天天看點

莫紮特是戀屎狂?音樂大師的那些癖好……

肖邦

肖邦很怕演出。每到演出時,總會非常緊張,神經質。他活了39歲,一生隻演出30場音樂會。如果從9歲算起的話,那平均一年隻演一場音樂會。

肖邦極其講究穿戴。他會專門選擇兩個鞋店去定做皮鞋,還有一個專門定制的制帽匠。他對肥皂與香水也特别講究,總是要挑最好的牌子。另外肖邦喜歡購買最豪華最時髦的家具,他的房間擺滿了鮮花,并且每天都要更換。而且他最喜歡的鮮花是帕爾瑪的紫羅蘭。由于他近乎苛刻的講究,李斯特是這樣描述肖邦:“他的姿勢和風度中明顯地透露出他受過良好的教養,以至人們都待他如王子。”

莫紮特是戀屎狂?音樂大師的那些癖好……

貝多芬

貝多芬也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習性與怪癖。

貝多芬喜歡讀柏拉圖與莎士比亞的書,但卻對數學一竅不通,連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全。他寫信時往往正文很短而附注很長,附注往往比原信長四、五倍。他每天有遠途散步的習慣,每次要走五英裡的路,無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

在這裡還不能不提到貝多芬的另一癖好,他喜歡站在盥洗盆前,将大杯大杯的水倒在手上,與此同時抑揚頓挫地唱出旋律,然後在屋裡大步踱步,記下靈感,據說他的作曲中,有許多樂章的結尾就是在這樣玩水的動作中完成。但他這個怪癖讓房東和鄰居很不開心,因為水濺落在地闆上,然後又會滲透到樓下。根據記載,貝多芬一生中搬家搬的次數很多。是以可以從這看出貝多芬這個癖好有多不受待見了。

此外貝多芬在 30 歲時耳朵便聾了,随着耳聾的加重,脾氣越來越暴躁。他從不讓任何人接觸他的房間,房内亂得一團糟,椅子上到處是紙張,墨水灑到了鋼琴裡,紙頭下面是裝着剩菜的盤子。有時候,他脾氣發作,很可能把一盤食物、肉汁和所有的東西,朝侍者的臉上摔過去。那時的貝多芬從來也不肯換衣服,他的朋友們怎麼勸說也無效。他們隻好在夜間偷偷地溜進他的房間,把他穿破了的衣服取出來,把新衣服悄悄留下。

巴赫

巴赫是音樂教父,不僅有大神級别的作曲,同時也是樂隊指揮的大師。嚴格的指揮似乎給他帶來了另一種音樂性格的,那就是“愛扔假發套”。巴赫在樂隊演奏不如人意的時候,他會狂怒,甚至會抓起自己頭發上的假發使勁向表現不如意的演奏員頭上砸去。

格斯那對他超人的指揮技巧有如下描述:“巴赫彈着古鋼琴,指揮着40人左右的樂隊。他擠眉弄眼的注視着第一個人,對第二個人則心裡着急的用腳踏地,對第三個則用手指予以警示,讓她跟上樂隊的音樂。對前面的人示以高音區,對第二排的人示以低音區。不管樂隊和合唱隊一起發出的聲音有多大,他都能聽出唱歌中的錯音、跑音。哪怕隻有微小的錯誤都要嚴格的糾正。

莫紮特是戀屎狂?音樂大師的那些癖好……

莫紮特

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就是莫紮特喜歡模仿貓叫。有一次他和一個歌手一起排演一場歌劇,突然,莫紮特感到很厭煩,他翻過桌椅,學起了貓叫。他甚至寫了一首滑稽的歌曲——丈夫問妻子問題時,妻子除了以貓叫回複之外并不作答,丈夫無可奈何,最後也學起了貓叫。這便是“貓的二重唱”。

有很多關于莫紮特對于放屁和排便十分“迷戀”的事件,也就是所謂的“糞狂”。在他的一篇滑稽信件裡,莫紮特寫道:惡臭進入了房間。當莫紮特的母親暗示莫紮特放屁時,莫紮特将手指放到屁股後面然後又用鼻子嗅嗅,以此确定母親所言非虛。

冼星海

在中國,以一曲氣壯山河的《黃河大合唱》成名的冼星海也有一怪癖,那就是保證他吃雞吃糖才能作曲。他是南方人,留法6年,洋學生出身。他到延安後,住窯洞倒沒什麼;但他最受不了的是吃小米, 沒有味道,粗糙,還雜着殼。有時他無處發洩,竟将隔壁人家飛來的小雞打得滿屋亂飛,還負氣地說:“保證我吃雞,否則一行旋律也寫不出。”後來他考慮到延安吃雞不易,退而求其次,要求吃糖。後來經過有關部門特批,他好不容易買了兩斤白糖。

1939年3月26日,冼星海開始工作,他盤腿炕前,一邊抓撮白糖入嘴,一邊從超長煙杆吐出騰騰煙霧,妻子錢韻玲在旁為他熬煮 土咖啡 。就這樣,連續幹了6天6夜,這部中華民族音樂史上的偉大作品《黃河大合唱》終于問世。

當然不管什麼癖好,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他們是音樂方面的天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