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那些事兒
據了解,建國前,學術界公認的“四大古都”有北京、西安、南京、洛陽。
上世紀60年代,浙江大學著名教授陳橋驿先生提出兩宋的都城開封和杭州也應被列入大古都行列,此建議後來得到學術界認可。1983年,《中國六大古都》一書正式出版,明确将杭州和開封作為“六大古都”。
其後,複旦大學著名教授譚其骧先生又建議将殷墟甲骨文的故鄉、三國時期魏國都城邺城所在地安陽列為“大古都”行列;1988年,中國古都學會通過了“七大古都”的決議,安陽正式名列其中。
後來,相繼有多個城市由政府出面争取進入大古都行列,鄭州、大同也相繼被認定為“大古都”。随着成都的列入,全國便有“十大古都”。

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等,在《史記》中被華夏民族先祖譽為“金城千裡,天府之國”。“藍田猿人”在這裡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周人的先祖就起源于此。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在沣河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從此揭開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輝煌史,距今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
西安号稱“十三朝古都”,主要為漢唐時代。秦始皇陵兵馬俑和散布關中周邊的曆代帝王陵,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悠久的曆史文化積澱使西安享有“天然曆史博物館”之譽。
洛陽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洛陽附近的二裡頭文化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重要曆史文化遺址。洛陽雖然距關中并不很遠,卻是屬于古代“山東”(華山之東)的中原地區,中原曆來是華夏民族的中心和最主要的發源地,也是“中國”的古代同義詞。
洛陽得此地利,成為中國古代著名古都,常與西安并列。作為隋唐大運河的起點,洛陽早就建立了和富庶的江淮流域、太湖流域更密切的聯系。
古代洛陽号稱“天下之中”,為八方商賈交彙之地,在古代就有重視商業的氣氛,這也許還和洛陽曾經是重視商業的早期商朝的首都有關。
南京
著名的“六朝古都”。南京曆史文化的巨大價值首先在于,它對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民族在曆史上有着存亡絕續的不可替代的曆史意義。
有人說,隻有失去才更知道可貴,這正是千百年來南京的曆史文化中愛國主義主旋律比别的城市更為明顯的緣由。
南京曆史文化的第二個特征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它是我國著名古都中唯一在我國流域最寬廣、物産最富饒的長江邊的城市。
多次經曆戰亂後重生,這正是南京這座城市比較豁達、包容的主要原因。南京人的口頭禅“多大事啊”,似乎就是劫後重生的城市自己的口吻。而“南京大蘿蔔”的自嘲,更具有中國人少有的幽默。
北京
一部北京史,就是半部中國古代民族戰争和民族融合的曆史。北京的曆史文化不可避免充斥了金戈鐵馬、慷慨悲歌的尚武尚勇的氣概。從古代“風蕭蕭兮易水寒”、“燕趙多俠士”等詩句、俗語中,我們可以領略這種曆史文化特有的精神。
北京又是古代離我們最近的元明清三個王朝的首都,雖然其周邊的物産不足以支撐龐大的首都,長期依賴南方的漕運;但其文物典章、文化積澱遺存最多,加上曆代都有各地人才聚集,是以它又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其深厚、海内罕有匹敵的曆史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