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年的秦國,有風水大師預言,神童出沒

史上著名變法人物商鞅,死于秦惠文王之手(見本号曆史文章“對于功高蓋世的商鞅,為什麼司馬遷的評價非常低?”)。秦惠文王是秦國第一個稱王的君主,在位期間重用張儀,滅蜀國、取義渠,開疆拓土,頗有作為。

秦惠文王的弟弟和兒子,都有些與衆不同。

同父異母弟弟嬴疾,家住樗裡(chū lǐ,位于今西安),被稱為樗裡疾、樗裡子。诙諧多智,有“智囊”的名聲。

樗裡疾被哥哥重用,帶兵打仗頗有戰功。秦惠文王去世,兒子秦武王繼位,對叔叔倍加重視,讓甘茂和他擔任左右宰相。

秦武王身強力壯,喜歡玩武力遊戲。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是以被提拔,官位顯赫。

這幫好兄弟經常聚在一起玩樂,直到最終玩脫。有一天,秦武王和孟說比試舉重,咬着牙舉起大鼎,一時撐不住,大鼎脫手砸斷腿骨,最後傷重不治。倒黴的孟說則被王室處死滅族。

秦武王駕崩後,弟弟秦昭襄王上位,繼續重用叔叔樗裡疾。

昭襄王七年,樗裡疾去世,葬于渭水南岸、章台之東。臨終前,這位王叔預言道:“百年後,此地一定會有天子的宮殿,把我的墓夾在中間。”

到了西漢年間,長安為都城,長樂宮建在樗裡疾墓的東面,未央宮在西面,皇宮武庫在正對面。百年前的預言成真,後人将他歸為堪輿名家。

那時候秦國流傳一句諺語:“力則任鄙,智則樗裡”,果然有些門道。

那些年的秦國,有風水大師預言,神童出沒

左丞相甘茂是外來戶,也是著名的智謀之士,通過張儀、樗裡疾的引薦,位極人臣。

秦國的實力碾壓諸國,睥睨當世,秦武王開始觊觎周王室的地位,對甘茂說:“如果能開辟一條容納兵車的大道,通往南韓三川(黃河、洛水、伊河)郡,以窺視周王室,那麼寡人死而不朽。”

拿人工資,替人分憂。老闆發了話,甘茂便去積極奔走,聯絡魏國一起打南韓。他到了魏國,卻安排副手回去禀告秦武王,别打南韓。

秦武王在息壤與回國的甘茂會面,詢問原因。

甘茂講了一番很有名的話:“打南韓,先要拿下宜陽,這是一座堅城。大王冒着風險調兵遣将,千裡行軍發動進攻,難啊。從前魯國出了命案,殺人犯與大賢曾參同名。有人跑去告訴曾母:‘曾參殺了人’,曾母鎮定自若地織布,不當回事。一會兒,又有個人跑來說曾參殺人,她仍然鎮定自若。再過一會,第三個人跑來說曾參殺人,她扔掉機杼,離開織機,跳牆逃走了。以曾參的賢德和母親對他的信任,三個人懷疑他,母親就害怕了。我并無曾參之賢,大王對我的信任肯定不如曾母對兒子的信任,懷疑我的又不止三個人。如果有風言風語,恐怕大王會‘扔掉機杼’。我不過是寄居在秦國的客卿,一旦樗裡疾等人非議攻韓的政策,大王能做到聽若未聞嗎?”

秦武王想了想,重重道:“寡人與您在此立約,絕不聽他們的!”

于是甘茂領兵進攻宜陽,可是曆經五個月還不能取勝。樗裡疾本是甘茂的薦主,後來同為丞相,關系一落千丈,果真與其他大臣一起非議甘茂。

秦武王動搖了,下令召回甘茂,就此罷兵。甘茂回信說:“咱在息壤的對話還記得嗎?”

“嗯嗯,寡人想起來了!”秦武王再下決心,大舉增兵。甘茂終于攻下宜陽,斬首六萬。

到了秦昭襄王年間,甘茂被朝臣傾軋,不得不跑路去魏國,并死在那裡。他的孫子甘羅,堪稱人間傳奇,後世很多地方戲曲都有“甘羅拜相”的節目,是以婦孺皆知。

那些年的秦國,有風水大師預言,神童出沒

甘羅十二歲的時候,拜在丞相、文信侯呂不韋門下,打卡上班。

呂不韋執掌秦國大權,有意聯合燕國一起欺負趙國,便委派大臣張唐去擔任燕相。

張唐不願挑這副擔子:“我屢次攻打趙國,他們懷恨已久,揚言誰能抓到我,可以受封百裡之地。去燕國必然經過趙國,我哪能自投羅網。”說罷揚長而去。

老呂被駁了面子,很不高興。

甘羅自告奮勇替老闆分憂:“我去說服張唐。”

“去去去。我親自開口都不行,你小孩子家家的,逞什麼能。”

“項橐(讀如駝)七歲而為孔子師,我今年十二啦!您何必急着斥責,且讓我試試。”

甘羅上門給張唐提了兩個問題:“您的功績比白起大嗎?”

“不敢不敢。白起攻城略地不計其數,我愧不能及。”

“當年應侯範雎掌權,比如今的文信侯更強勢嗎?”

“應侯不如文信侯。”

“應侯讓白起指揮攻趙,白起拒不從命,結果走到距離鹹陽七裡的杜郵,就被絞殺。如今文信侯讓您出差,您也拒絕。我真不知道,您将死在何處!”

“啊這……”

張唐的覺悟頓時有了飛躍,主動向呂不韋承認錯誤,願意去最危險的地方。

攬了事就要負責到底。甘羅不做半吊子,向呂不韋申請了五輛車,經秦王嬴政準許,先行一步去開導趙悼襄王。

強秦派來的使者,哪怕是個小孩子,趙悼襄王也不得不親自站在郊外迎接。

甘羅下車就問趙悼襄王:“燕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您知道不?”

“聽說了。”

“張唐要去擔任燕相,您知道不?”

“秦、燕兩國互動如此密切,如果聯合起來打趙國,那後果,啧啧啧……這樣吧,大王您給我五座城,我去請求秦王遣返燕太子丹。咱們聯合起來欺負燕國。”

趙悼襄王權衡再三,捏軟柿子的貪婪心理占了上風,于是割讓給秦國五座城,秦國依約遣返燕太子丹。趙國仗着強秦撐腰,出兵攻打燕國,占領三十個縣,其中的十分之一轉送給了秦國。

甘羅出使,不費一兵一卒,為秦國撈到大量好處。秦王嘉獎少年英雄,封他為上卿,并把從前甘茂的田地宅院賞賜給他。

神童的傳奇止步于此,後來再無事迹傳世。

這就是甘羅的故事。小小少年聰慧過人,憑仗呂不韋和秦王的信任,背靠秦國強大的國力,讓重臣、國君乖乖聽話,成就了千古美名,不過并未拜相。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