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7月,“行走的故宮文化”-故宮石渠寶笈繪畫數字科技展在西安幸福林帶環球港啟動,将趙孟頫《浴馬圖》書畫作品與現代數字科技相融合,打破文化、藝術和科技界限,最終讓《浴馬圖》這一傳世名畫實作數字化“複活”,重制圖中幾位奚官與駿馬相處場景,為大衆提供一場與古人超越時空的對話體驗。

《浴馬圖》的數字化複活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作品旨在營造作品與觀衆結合的“有我之境”,觀衆能穿梭作品之中感受在古畫中遊園的樂趣,動與靜、真實的質感與虛拟科技結合,将浴馬圖中的樹木植被、沙汀山石,通過園林造景方式呈現,疊石之間古樹巍然而立。原本在古畫中靜止的人物與馬也通過全息影像的方式從古畫中走出,人與馬動态各異仿佛置身于觀衆的面前,觀衆在走進作品的同時也變成作品的一部分,融入到畫面之中。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故宮石渠寶笈繪畫數字科技展 浴馬展區現場

王國維在提到境界這一概念時就提出了以意勝的有我之境,和以境勝的無我之境,而有我之境更加強調我的存在,這種強烈的參與感,正是現在喜聞樂見的最為人所接受的觀展方式。

從虛拟效果到現實呈現

如何借助科技為藝術賦能,讓傳統突破時間的桎梏,充滿現代性,被更多更廣的人群所接受,使畫面更具有美學調性與進階感,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浴馬圖》原畫取景部分

《浴馬圖》其實圍繞趙孟頫畫作中境界的表達,且更加注重觀衆對作品的參與感與互動。我們在創作時不斷在思考,如何能讓一副靜态的畫面更加生動地複活?于是我們選擇了“境”的營造,讓畫面突破紙的局限,從二維進階三維,讓畫面中本來就應栩栩如生的人、馬真實地動起來,于是産生了我們現在的設計:讓動态的影像在空間中擁有實體,與造景融入到一起,同時與觀衆無縫銜接,浸入其中仿佛有遊園驚夢的樂趣。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基于原畫景物,虛拟效果圖誕生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僅是看完我們“複活”後的《浴馬圖》,想必大家對這幅《浴馬圖》畫作已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小笈就帶大家從繪畫技法、筆墨神韻等多角度來欣賞這幅曠世巨作,共同感受其高遠清曠、疏朗灑脫的審美意境。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浴馬圖》(元 趙孟頫 繪)(局部)

《浴馬圖卷》,絹本設色,其縱28.5厘米,橫154厘米。該畫描繪的是一群馬官在野外小溪中洗馬沐浴的場面。畫面上共有馬官9人,駿馬14匹,并分入池、洗浴、出池三個部分。馬的造型準确,各種姿态躍然紙上,形态膚色各不相同;人物形象俊美,年齡、相貌、動作皆富于個性。駿馬體格雄健,神态各異,或低頭飲水,或引頸嘶鳴,或昂首顧盼,或卧在岸邊,或在低首吃草等,意态生動。馬倌有老少之别,穿着各種不同顔色服裝,或立在水中為馬洗刷,或牽馬臨溪,或跨馬下水,或驅馬上岸,或騎馬上張望,或在岸邊小憩等動态多樣。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縱觀整幅畫作,畫面并沒有突出表現某一細節,而是以整體場景呈現,通過中景構圖和遠近、虛實、冷暖的處理,将人、馬、環境三者的關系協調地統一到畫面上,烘托出人馬友好共處、互相依存的溫馨氛圍。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從繪畫技法上來看,趙孟頫沿用了魏晉至中唐青綠山水的表現技法,通過色彩與勾線描繪出大緻情境。色彩上添加了不少墨色,以墨筆為幹,罩之以淡淡的青綠,擺脫了前人青綠山水的金碧輝煌,多了幾分透亮與潤澤;筆法上古樸遒勁,樹幹坡石,皴法洗練而結實,無論是清澈透明的溪水,還是婆娑多姿的水草,雙鈎填綠的梧桐、柳樹及其他夾葉樹,畫法皆有章法特征,做到了“墨不礙色、色不礙墨、色墨結合、相得益彰”的效果。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遠處景物基本以淡墨寫出,意境深邃。馬官的膚色或朱或青、或為白色,襯以古色古香的絹地,用筆精細,色調濃潤,風格清新秀麗,起到了突出人物的作用。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趙孟頫不僅在書畫領域大有建樹,同時在書法上享有盛譽,造詣很高。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傳世書迹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後人将其和唐朝的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一起列入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在繪畫領域中講求筆法運用,以書法之筆來繪畫,将繪畫和書法融合,這些在《浴馬圖》中均有所展現。趙孟頫追求筆墨合一的風潮時尚,對後來元代的山水畫起了重要的變化,也将中國傳統山水畫帶進了一個新的境界。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寫境”與“造境”,一場遊園驚夢——《浴馬圖》

此畫款署“子昂為和之作”,引首為乾隆禦書“青溪龍躍”,另有禦題詩一首,“碧波澄澈朗見底,十四飛龍浴其裡,奚官無事出上蘭,骊黃牝牡憑區觀。集賢畫馬身即馬,牖中窺之無真假。”字迹遒勁有力,與疏密相間的畫面相得益彰,并钤“幾暇怡情”、“乾隆宸翰”印。尾紙有王稚登、宋獻題跋。

正值暑期,來故宮石渠寶笈繪畫數字科技展,共同走進趙孟頫的浴馬世界,體驗一場震撼的“遊園驚夢”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