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中國老科協)下發《關于開展2021年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獎勵工作的通知》,鞏義市老科協理事宋獻曾等165名同志獲2021年中國老科協先進個人獎。據悉,此次河南省共有7名獲獎者,宋獻曾是鄭州市唯一獲此榮譽的老科技工作者。
通知中指出,獲獎者是我國上千萬老科技工作者中的優秀代表,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和表率。他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不忘初心的無私精神,默默耕耘、甘于奉獻,自覺把個人追求和人生價值同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緊密聯系起來,在建言獻策、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技術推廣、科學技術普及、科技脫貧攻堅、企業技術進步、新冠肺炎防疫抗疫、智慧助老、為老科技工作者服務等事業中做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

個人名片:宋獻曾,男,66歲,中共黨員,進階畜牧師,鞏義市老科協理事,河南省“三農”專家服務團專家,具有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授予的“三農”十佳服務明星專家、最受農民歡迎十佳專家、河南省科協授予的農村科普帶頭人稱号,被譽為養殖戶的貼心人、畜牧業發展的“保護神”。
實時為群衆答疑解難。宋獻曾退休6年來,熱心科普事業,情系“三農”,心裡時刻裝着百姓,把百姓的事情完全當成自己的事情,真正做到了急群衆之所急,幫群衆之所需。不管是養殖戶直接打電話求助,還是通過12316“三農”專家熱線電話求助,不管是白天詢問,還是
晚上求助,他都能給予詳細和滿意的解答,通過電話為群衆答疑解難13000餘次。其中,通過12316專家熱線為求助群衆解答問題6000餘次。經河南省12316平台統計,接專家熱線次數在全省2500多名專家中位居第一,群衆滿意度測評分數全省第一。
送科技下鄉,為養殖戶現場指導。誰家的奶牛産奶量下降了,誰家的畜禽發病了,想讓去現場指導,凡鞏義市轄區内的,隻要聯系他,他全部都會安排時間去現場指導,通過實地檢視,祥細詢問後,都會給養殖戶拿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深得群衆好評。
2017年4月,宋獻曾接到一個求肋電話,求助者是鞏義市站街鎮的一個養羊戶,畜主在電話裡哭着說養的1300隻羊前幾天發病了,先後買了68000多元的藥,又打針又喂藥也治不住,越用藥病羊越多,近兩天死亡了276隻,想讓宋獻曾去看一看。宋獻曾當即答應,驅車直奔羊場,經祥細診斷,該場的羊幾乎全部染疫,當即制定了一套綜合防治方案,4天後,該羊場除了21隻重症羊死亡外,其餘1000餘隻全部康複。事後,畜主感動地說∶“宋老師真是我的大恩人呀,這次至少為我挽回損失50萬元”。2019年秋天,鞏義市魯莊鎮一貧困戶養的雞發病,該村的一村委幹部聯系了他,宋獻曾深入到該戶現場診斷,認定該雞群患了霍亂病,讓其到山坡上采集幾種草藥,煎水連飲3天,3天後雞群全部康複。該貧困戶說:“老科協專家真曆害,一把草把我的200多隻雞子全治好了”。
積極參與全國科普周、科普日等科普下鄉活動。鞏義市委宣傳部、鞏義市科協、鞏義市農委等機關組織的送科技下鄉活動,宋獻曾都積極參加,先後共參加50餘次活動,并應邀深入到戶義務為300餘戶養殖戶做指導。同時免費向群衆發放科普圖書1000餘冊,科普宣傳資料8000餘份,三農專家聯系卡5000餘張。宋獻曾送科技下鄉為農戶現場指導的情況,《河南電視台》、《河南廣播電台》、《河南科技報》、《鄭州電視台》、《鄭州日報》等新聞媒
體,均進行過專題報道。
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科普宣傳。宋獻曾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思想,堅持把所學知識廣泛運用到實踐當中。編寫教育訓練教材,通過教育訓練傳播科學知識。他先後編寫教育訓練教材18萬字,曾先後在河南省團校、鞏義市有關局委和16個鄉鎮等地教育訓練講課50餘次,教育訓練、聽課人員達5000餘人次,其中860人已成為養殖能手。由于他講課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深得大家喜愛。
利用電話對預約群衆進行教育訓練、講課。2020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宜大規模集中群衆聽課,宋獻曾就應邀利用電話,根據各地群衆不同的需求進行講課,講課的内容有防疫知識和養殖技術等。2020年以來,共電話講課31次,每次講課時長均在90分鐘左右。
用微信解答群衆所需問題。宋獻曾利用自己的微信群,适時為群衆答疑解難,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為群衆解答疫情防控方面的問題。如:超市購物應注意哪些問題,選擇什麼樣的消毒藥等。對于搞養殖朋友的提問,他總是百問不煩,被群衆稱為養殖戶的“活雷鋒”。在2020年疫情期間,宋獻曾在自己的8個微信群共560人中解答群衆提問400多個。
利用媒體傳遞科學技術。幾年來,宋獻曾在《河南科技報》、《河南農業資訊網》、《科普中國》等媒體發表學術論文68篇,在《科普中國》編寫發表1800餘條科普資訊,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載《科普中國》科普文章6000餘篇,經《科普中國》平台統計,資訊傳播量
在鞏義市1000多名科普員中排名第一。
幾年來,為開展科普活動,宋獻曾個人支出(送科技下鄉、制作科普專欄、購買科普書籍、印資料、印名片、交通費、通信費、網絡費等費用)共計126000元。由于他熱衷于科普事業,群衆滿意度高,6年來,先後獲得省、市、縣各種榮譽31次,其中,省級9次,市級2次,縣級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