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kagin Capsule Tower © Noritaka Minami
建成于1972年的中銀膠囊塔(Nakagin Capsule Tower)位于東京市中心,由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Kurokawa Kisho)設計。同時兼具居住與辦公功能,是新陳代謝建築中的稀有樣本。新陳代謝運動是日本戰後文化複興的标志運動。
Nakagin Capsule Tower © Tom Blachford
中銀膠囊塔是世界首個具有使用功能的的永久塔狀建築,直到今天建築依然存在,但是已經年久失修嚴重破敗,在⻓達15年的重建與拆解的輿論拉鋸戰後,作為建築界網紅鼻祖的中銀膠囊塔,宣布将在9月進行拆除,而且中銀的拆除必然是帶着遺憾的。
© Humberto Vidal | Shutterstock
「建築就像一座劇院,主演就是使用者,而設計手法就是引導使用者與空間進行戲劇對白的導演。」
——黑川紀章
© Manuel Ascanio | Shutterstock
建築包括兩座十一層與十三層互相連接配接的混凝土大廈,包含140個獨立設施的預制混凝土膠囊艙,圍繞垂直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布置。
每一個膠囊艙都是相同的,預制混凝土牆壁中塞進了浴室單元,空調系統,彩色電視。構件在大阪制作完成後,通過卡車運到東京。每一個混凝土艙的組裝時間大概要3個小時。在一個月内,所有的膠囊倉單元都銷售出去了。
© 1970年,膠囊塔興建過程 by 百成廣告有限公司
每一個膠囊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寬2.5米,進深4米,在外立面有一個邊長1.3米的窗戶。每個單元可以作為小起房間,也可以用作辦公室,單元也可以互相組合形成更大的空間。
單元之間的連接配接由四個高壓螺栓固定在兩個核心筒中的一個上,這種固定形式使得單元都可替換。雖然單元結構在最初的設想中是可更替的,但自從建築落成後沒有一個單元被替換過。
Nakagin Capsule Tower ©中銀膠囊塔儲存・再生計畫
在被運到建築現場前,膠囊單元已經預先配置了生活設施,接着在現場組裝完好。每一個膠囊艙的固定結構都是自成一體懸空連接配接在豎井,這樣單元替換時對其他單元完全沒有影響。單元為全焊鍍鋅輕質不鏽鋼桁架盒,加強肋鋼管外塗防鏽漆,最後噴塗武田牌外牆清漆。
核心筒的材料是鋼筋混凝土,地下室到二樓則用普通混凝土,二層之上是輕量混凝土。模版包括巨大的闆材,高度即是一層塔的樓高。這種建造形式需要花費兩天時間搭建鋼結構,接着是兩天的預制混凝土工程。樓梯的操作順序在架構工程之後。通過使用3D坐标體系,滑軌以及預制混凝土構件中的錨點訓示盒縮短了現場建造電梯的時間。
© Nakagin Tower
2006年,大廈的拆除工程被納入考量,經過評估每個膠囊艙的拆除需要花費大約62萬日元。
80%的膠囊艙業主同意進行大樓的拆除,首批拆除已于2007年4月15日啟動。大多數業主難以忍受肮髒擁擠的環境,擔心易燃石棉纖維隐患,投票贊成拆除大樓,在原址修建一座更大更現代的的大廈。
為了将自己的設計作品保留下來,黑川紀章提議充分利用設計的靈活性,“拔下”現存的老舊盒子,用更新的單元取代。這個計劃得到了日本建築協會等主流建築協會的支援。
即便如此,大廈居民依然需要面對建築不足的抗震标準。另外,雖然臨近東京銀座這樣寸土寸金的地帶,大樓的使用效率卻很低。黑川紀章于2007年去世,受到20世紀晚期經濟衰退的影響,大樓更新修複者後繼無人。
© Arcspace
大樓的熱水供應在2010年被關閉。
2014年,由膠囊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住戶之一前田先生,發起「中銀膠囊拯救再生計劃」,向全世界發起衆籌,買下所有膠囊保護大樓建築。
中銀膠囊塔是許多人眼中的怪奇建築,但也有許多人在這裡找到創意發揮的天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2018 年與無印良品聯手展開的「月租膠囊」活動。在約兩年半的時間裡,吸引了超過200 多人申請入住,并成功地喚起許多人對這個建築的關注。随着使用者不同,也呈現出了豐富多元的樣貌,有人用它來住宿,也有創意人租來當工作室,或可小隐于市的一方天地。
中銀膠囊儲存·再生計劃官網:https://www.nakagincapsuletower.com/
「中銀膠囊塔儲存・再生計畫」不隻推動各項活動,也積極尋找資金、與開發商談判開會,期望能保留這個建築。但由于2020 年開始蔓延的疫情影響,所有讨論終止。在建築已經大約35 年無人修繕,混凝土腐蝕和失修,在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的情況下,隻得同意出售建築所在的地塊。但也不可否認,是中銀膠囊樓的建造激發了後來很多偉大的建築設想。
Nakagin Capsule Tower © Arcspace
軸測圖和立面圖 © agontarz
膠囊組裝 © agontarz
© William Harbison.
© William Harbison
新陳代謝步驟 © 2021 by 百成廣告有限公司
Nakagin Capsule Tower © 黑川紀章
樓層平面圖和膠囊平面圖 © agontarz
關于黑川紀章(Kisho Kurokawa)
黑川紀章(1934-2007)是日本戰後第一代建築師,是日本建築的領軍人,也是新陳代謝主義運動(Metabolist Movement)的創始者之一。他是一個極富創造力和革命性的思想家,主要作品包括東京國立美術館、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新翼、吉隆坡新國際機場、日本廣島當代美術館、東京六本木國立新美術館、東京銀座中銀膠囊大樓等。
黑川紀章的“新陳代謝主義”,農業城市裡的"蘑菇形住宅"
Toshiba IHI Pavilion © Flickr user m-louis
新陳代謝派認為設計是人類活動的延伸,主張更加靈活、可再生的建築理念。2007年黑川因心肌梗塞去世,回溯他的作品可以分為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新陳代謝”時代,以及70年代中期以後的“共生思想”時代。
National Art Center via gltjp
吉隆坡新國際機場 via beetify
References:
1.https://archeyes.com/nakagin-capsule-tower-kisho-kurokawa/
2.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6807
3.http://www.ideaxia.com/talent_info.php?id=93
4.https://www.archdaily.cn/cn/892177/adjing-dian-zhong-yin-xiao-nang-ta-hei-chuan-ji-zhang
5.https://www.archdaily.cn/cn/961390/hei-chuan-ji-zhang-ming-zuo-zhong-yin-xiao-nang-ta-huo-mian-lin-chai-chu-wei-ji
6.http://agontarz.com/portfolio/case-study-nakagin-capsule-tower/
7.https://bauldearquitectura.wordpress.com/2014/12/30/regresando-al-futuro-la-nakagin-capsule-tower-y-las-teorias-metabolistas/
8.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6807
9.https://www.nakagincapsuletower.com/
本文作者:yaqiong du
内容僅供學習交流,不可商用
如有纰漏,歡迎指正
如需轉載,請與背景取得聯系
圖檔均來源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