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二代可吸收支架嶄露頭角!阜外醫院高潤霖院士研究稱:上海微創醫療薄壁支架安全有效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志》指南2019增刊!

在冠脈介入領域,每一次介入技術的創新都會推動介入治療迅速進步,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挑戰。

前不久,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創新産品“生物可吸收冠狀動脈雷帕黴素洗脫支架系統”已獲批上市。

1月7日,阜外醫院高潤霖院士、徐波教授等發表的FUTURE‐I研究3年臨床和影像學随訪結果表明,治療不複雜的冠脈病變,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生物可吸收雷帕黴素(西羅莫司)靶向洗脫冠脈支架Firesorb(火鹮,上海微創醫療)可行、安全、有效。

據研究者介紹,這是Firesorb首次在人體進行的前瞻性、開放标簽研究。

這款國産支架是第二代生物可吸收支架,支架壁僅厚100~125μm,遠低于第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有利于支架置入後迅速内膜化,進而降低術後血栓風險及加速後期的吸收周期,減少晚期生物學風險。

之前,美國雅培公司研發的第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 BVS上市後又迅速撤市了,估計是支架壁太厚了(>150 μm),這幾乎是金屬支架的2倍,會導緻支架突出明顯,血流不穩,血管再内皮化延遲,吸收過程中出現不良分解。

而國産支架Firesorb首先具有良好的實體性能,器械置入能獲得100%的成功,抗斷裂、急性彈性回縮率低,無晚期彈性回縮,幾何形狀維持良好。

其次,該研究顯示,Firesorb長期安全性良好,尤其是在生物可吸收階段,3年随訪期間未出現支架血栓形成,同時血管内皮愈合良好、支架小梁覆寫完全,晚期支架不連續發生率低。

另外,該研究證明了Firesorb的長期有效性,3年随訪時因心肌缺血導緻的靶病變血運重建率僅為2.2%,最小管腔直徑和晚期官腔丢失情況也令人滿意。

該研究于2016年1~3月共納入45例單處新發冠脈病變患者,這些患者在成功置入Firesorb後,以2:1的比例随機分為兩個隊列:隊列1(30例)于術後6個月和24個月時接受多種影像學檢查,包括定量冠脈造影(QCA)、血管内超聲(IVUS)、光學相幹斷層掃描(OCT);隊列2(15例)于術後12個月和36個月接受上述影像學檢查。

所有患者于術後1、6、12個月接受臨床随訪,此後每年接受1次随訪,最長随訪5年。

結果顯示,3年随訪時,1例患者出現靶病變失敗(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缺血驅動的靶病變血運重建),但沒有出現支架血栓形成。

術後6個月至術後2年,隊列1中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徑顯著減小(2.53 ± 0.24 mm vs 2.27 ± 0.37 mm);隊列2的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徑從術後第1年至第3年雖也有所減小,但無顯著差異(2.48 ± 0.28 mm vs 2.22 ± 0.13 mm)。

OCT檢查結果顯示,3年随訪時,支架新生内膜覆寫率達到99.8%,晚期支架不連續發生率極低,僅1例患者兩個橫截面出現3處支架貼壁不良。

來源:Song L, et al. First-in-man study of a thinner-strut sir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scaffold (FUTURE-I): Three-year clinical and imaging outcomes.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20 Jan 7.

轉載:請标明“中國循環雜志”

<h1 toutiao-origin="h2">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志》指南2019增刊!</h1>

《中國循環雜志》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内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點選檢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