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按曹雪芹先生的方法學詩,不用一年的工夫,你便可成為詩翁

作者:二三裡資訊

再讀《黃鶴樓》笑談詩病

文/艾曉東

黃鶴樓(唐·崔颢)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按曹雪芹先生的方法學詩,不用一年的工夫,你便可成為詩翁

【古人對崔颢《黃鶴樓》評價】

《滄浪詩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颢《黃鶴樓》為第一。

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是中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一部詩詞理論與美學著作。千百年來無數詩評家,沒有人敢說《黃鶴樓》不是第一的,這就是“天下第一律”的初出處。

李白登樓讀了此詩,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的感歎,不敢再題《黃鶴樓》,悄然離去,到了金陵,邯鄲學步,賦《登金陵鳳凰台》,不敵崔詩: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按曹雪芹先生的方法學詩,不用一年的工夫,你便可成為詩翁

崔颢的《黃鶴樓》前四句不拘對偶,後四句寄托感慨情思。飄然不群、格高境遠、清迥怆然、渾若天成。如天馬行空,足不履地,神來之筆足以抗衡李、杜,成為千古絕唱。

按曹雪芹先生的方法學詩,不用一年的工夫,你便可成為詩翁

【詩病簡述】

“詩病”起源于南朝梁(502年-557年)沈約提出的“八病”,曆代詩家對“八病”褒貶不一。之後的一千多年,曆代詩家對“詩病”“禁忌”各持己見,當代人把這些“詩病”“禁忌”彙總後倒進了一鍋,加上各種“調料”亂炖一通,在網絡上出現了《詩病五十種》《詩病百種》等等貼子,人雲亦雲,大有“病不死詩誓不休”的氣勢。

按曹雪芹先生的方法學詩,不用一年的工夫,你便可成為詩翁

【黃鶴樓詩病】

《切韻》193個韻部(隋朝公元601年)。《唐韻》195個韻部(唐朝公元732年)。《平水韻》106個韻部(金朝公元1223年)。崔颢(704年-754年)的《黃鶴樓》用的應當是《切韻》或《唐韻》。若用平水韻去讀《黃鶴樓》可能有些偏頗。

按曹雪芹先生的方法學詩,不用一年的工夫,你便可成為詩翁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鶴”字應平,出律了。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不複返-空悠悠,按律詩要求對仗不工。

黃鶴一去不複返:平仄仄仄仄仄仄,失替。

晴川曆曆漢陽樹:漢陽樹-仄平仄,“陽”字按現代王力大師的理論是犯了“孤平”的大忌。

當代的詩評人認為崔颢的《黃鶴樓》詩病頗多。然而,唐代以來,史上諸多《詩選》,七律部分均以《黃鶴樓》開篇或壓卷。并不是唐朝至清朝各代諸多《詩選》的編制人都不懂“格律”,古人是想以《黃鶴樓》為例,告訴後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寫詩的規矩要守,但不能死搬教條,切莫“以律害意”。

按曹雪芹先生的方法學詩,不用一年的工夫,你便可成為詩翁

初學詩者,看到《黃鶴樓》有這麼多詩病,還稱為千古第一律,并作為曆代七律的範本,肯定相當疑惑,那到底寫詩還要不要“規矩”了?這個問題,請《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來回答:

曹雪芹先生借林黛玉之口,告訴大家(香菱)怎樣寫詩:

香菱向黛玉學詩(選錄)

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

黛玉道:作詩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幅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難怪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是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隻要詞句新奇為上。

按曹雪芹先生的方法學詩,不用一年的工夫,你便可成為詩翁

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香菱笑道:我隻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

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是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隻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來源:唯美品鑒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