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創)王冬齡會是中國的梵高畢加索嗎?

王冬齡會是中國的梵高畢加索嗎?

突然意識到喝咖啡是喝了什麼,但喝茶是喝了什麼?而咖啡與茶又是中西不同的标簽。好是好在現在西方人也喝茶了,中國人也喝咖啡了!

真真實實的咖啡和茶是中西文化的意象再貼切不過了!

西方的油畫與中國的寫意畫,西方的科學與中國的玄學,西方的拳擊與中國的功夫,西方的叢林法則與中國的世界大同,西醫的明明白白讓人死與中醫的糊裡糊塗讓你活,……活妥妥就是咖啡與茶的不同。

咖啡與茶都是影響到民族骨子裡的習慣,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在漫長的曆史中有時咖啡文化占上風,有時茶文化占上風。有時候咖啡理論發達,有時候茶理論發達,是以上無所謂孰優誰劣。比如社會發展,市場多一些,這是社會資源的配置上什麼為主導,漸趨于一緻,有殊途同歸之勢。

還是回到文化。到現在也搞不懂,不管是喝茶的還是喝咖啡的一流詩人有很多選擇自殺,他們肯定有共性,他們的痛苦在哪裡呢?我想可能是藝術上再難有創新突破,那個境界不是我們吃瓜群衆所能體會到的,囿于金字塔頂無有出路而以身殉詩!

事實是有些藝術門類突破後近乎荒誕怪誕。西方的戲劇有了無厘頭的《等待戈多》,等待的戈多不知道是誰,也不知道來不來,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等待。繪畫出現了經過24年畫直的一條線。電影有了蒙太奇意識流。由看不懂到得到肯定,是要經曆一定過程的。

喝咖啡的頂級一流油畫家把寫實發展到登峰造極程度的時候,接踵而來的應該是無比的痛苦……于是乎,就産生了凡高畢加索印象派什麼的。就是到現在有誰能看懂,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可能當時也屬于離經叛道,不可理喻,招來罵聲一片。按喝茶人的說法,近乎走火入魔,……可經過曆史的掏濾,雖然看不懂,但被後世認可了。

不管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總之抒發人類複雜的多重的不可名狀的情感,雖然荒誕怪誕,肯定引起人的共鳴,但也符合人(類)的進階審美需求,才慢慢推崇備至——的确是石破天驚的突破!

當下中國書法界出現的醜書招來罵聲一片。前一、二十年,筆劃似東倒西歪的無力柳葉的書法作品流行了一段時間。聽說那個時期入中書協的大部分考這種書體。雖然罵的人多,我等外行人也欣賞不來到底好在什麼地方,但和别人說起的時候,還是表達着正面的看法,被業界認可,肯定有創新突破的成分。

回到”醜書”,就像娃娃拿彩筆胡畫的絕不是印象派畫一樣,不是随便誰信手塗鴉就是”醜書”。先要大緻厘清“醜書”的概念,然後才能分析。那麼什麼是“醜書”,個人認為應該是原來的大量書法作品被廣泛認可學養很高并且在書法理論上有很高建樹的中國一流頂級書法家沉寂創新像鳳凰涅槃一樣寫的不被都認可不被人了解看上去很醜的書法作品才能稱為“醜書”(比如王冬齡的,好事者可以網上檢視全面了解)。

書法,的确博大精深,什麼二王,什麼旭狂素颠,什麼魏碑漢簡,什麼四大楷……什麼什麼的。但是不應該神秘化,不應該求全責備。

有說沈鵬帖力不足,可追随者衆。有說賈平凹寫的字如何等情,可價位不低,行情一緻看好。把趙忠祥罵的杠揚哩,可求字的還是絡繹不絕。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還被都承認名人字畫,挂字有的挂好有的挂銜!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逐利而為也沒有什麼大錯。

喝茶的曆史上一直用毛筆的國度,特别是現時代都可以拿起筆書書,絕大多數就是饒有興趣愛書就書修身養性的基層,能換二兩銀子的不是太多。

寫字到書法可能有距離,有些境界比如章法是寫到一定程度體會出來了,沒有寫到一定程度别人講死講活終究是一頭霧水,搞清楚這個階段的此醜書就不是王冬齡的彼“醜書”。文無第一,寫字書法是很個人的事,想書的盡興書,也不是沒有書出名堂的可能,但能挖出奘辣辣的畢竟是少數。努上多少力,也一般不會存在創新突破的瓶頸。隻有百花齊放,才有可能長出百裡挑一的奇葩。但離寫“醜書”肯定還差得好遠。

一流書法家的創新突破,跟着鬧的也多。文物與工藝品有差別,書法當然與雜耍又有差別,當人們把“醜書”與其實是另一種行當的雜耍寫畫、耍猴表演寫畫混淆的時候,更是招緻傳統些的人罵為糟踐書法,恨之入骨。

王冬齡可能是嚴肅的寫我們看來是搞笑不嚴肅的“醜書”。在書法藝術的突破上,他肯定是痛苦的,想來也找過其他突破口。搞來搞去他就把書法再抽象到線條上,于是“醜書”橫空出世。

“醜書”這個事物還看不出它的溢出效應。是招緻唾罵而昙花一現,還是像西方的印象派畫一樣為後人接受而名垂青史。

咖啡茶,西方東方,寫實寫意。喝咖啡人的寫實油畫抽象産生了印象派。喝茶人的寫意書畫抽象産生了“醜書”,未來會被認可嗎?會不會成為中國的梵高畢加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