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蘋果”大産業 六大産地開啟“瘋狂蘋果季”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

往年雙11,“剁手黨”上拼多多搶“蘋果”手機。今年,拼多多要把中國六大産地的蘋果也賣成“爆款”。

10月27日起,拼多多推出“蘋果豐收季直播”及萬人團等活動,聯合山西、陝西、山東、甘肅、四川、新疆六大蘋果産地,開啟為期兩周的蘋果“雙11”。截至10月28日中午12時,平台蘋果銷量達500萬斤,迎來“開門紅”。山西、陝西和山東三大産區位居蘋果銷售榜前三;而廣東、江蘇、浙江三大銷區則摘得蘋果消費榜前三。

拼多多為何不遺餘力助推蘋果産業?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産品上行平台,蘋果已成為拼多多銷量最大的水果品類。更重要的是,中國是全球蘋果生産大國,“小蘋果”背後是大産業,關系着興農富農的大事。拼多多農業項目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蘋果‘雙11’,提振蘋果消費,助力果農‘回血’,做強産業鍊韌性”。

“小蘋果”大産業 六大産地開啟“瘋狂蘋果季”

自上而下分别為脫袋後的陝西洛川蘋果、不套袋的四川鹽源醜蘋果以及新疆阿克蘇冰糖心蘋果。

“小蘋果”關系興農大事

中國蘋果主産區分布在北緯35度附近,以渤海灣、西北黃土高原、黃河故道及秦嶺北麓、西南冷涼高地為主,“不少位于丘陵溝壑之地,是貧困高發地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國家蘋果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霍學喜表示,小蘋果的銷售是關系興農富農的大事。

位于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的鹽源縣海拔2300米-2700米,全年日照時數達到2562小時,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産出了以“醜蘋果”為代表的知名農産品。2020年,鹽源縣蘋果總面積為42萬畝,産量55萬噸,産值30億元;全縣蘋果從業人員達9.68萬人,占總人口的26.8%;蘋果産值達到30億,約占鹽源縣GDP的25%,成為當地百姓最主要的收益來源之一。

“小蘋果”大産業 六大産地開啟“瘋狂蘋果季”

近年來,洛川縣大力發展電商産業,已先後孵化出750多家電商小微企業。圖中為當地的标準化蘋果分揀線。

過去,鹽源蘋果主要靠線下收購商上門收購再層層分銷,而拼多多等新電商的普及,直接對接了産地和消費者的需求。在農産品 “零傭金”的基礎上,拼多多首創“農地雲拼”模式,實作“拼購+産地直發”,拼購将消費端分散、臨時的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歸集效應,為産地提供長期穩定的訂單。

2020年疫情爆發,線下商家無法收果,果子又運不出去。鹽源縣商務經濟合作和外事局副局長蘇聯發發現,電商這條銷路仍然走得很好。其中,拼多多與鹽源縣政府聯合舉辦“電商扶貧蘋果專場直播”,帶動鹽源蘋果直連平台8.5億消費者。蘇聯發說,去年蘋果的線上銷售占比躍升至50%。

以拼多多上鹽源蘋果銷量最高的店鋪益生生鮮為例,去年一共賣出1500萬件産品。店鋪負責人何勇說,去年蘋果采摘季最忙的時候,光打包勞工就上百人,每個勞工日均工資在150-300元。

今年雖然遭遇持續幹旱天氣,鹽源仍然迎來了蘋果豐收。種植戶廖順安家中種植的近六百株蘋果樹,今年的産量全部給拼多多。有了蘋果“雙11”,他家的果子“不愁賣”。

在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雖然天氣有好有壞,但老百姓的日子靠着這“富農之果”慢慢好起來。

新電商賣蘋果有新打法

助力蘋果豐産豐收,打開銷路,新電商打法不同。商品曝光不靠直通車、坑位費,靠的是自研的農産品批量上行算法,以商品流的方式,精準比對消費者。

這次的蘋果“雙11”,在供應端,拼多多堅持“源頭分級、産地直發”;在銷售端,借助百億補貼、限時秒殺、萬人團等資源進行扶持。

打通線上銷路之前,蘋果電商普遍存在無分類、賣通貨等情況,價格上不去,農民利益無法最大化。在山西運城,當地的水果電商意識到這個問題,早已轉型。

鵬凱果業合夥人周傑和王震是當地較早入駐拼多多“百億補貼”的商家,他們發現,傳統的“膜袋”蘋果有價格優勢;但新的“紙加膜”(即采用“膜袋+紙袋”雙套袋種植)蘋果品質更好,就是價格貴一倍。兩人定下一個“更新”方案,讓兩種蘋果通過“農地雲拼”比對不同的消費者。

更新之初,店鋪日訂單量從此前一萬多單斷崖式地降到3000單,依靠平台“百億補貼”才平抑了漲價帶來的部分負面效應。扛過開頭,愛上“紙加膜”蘋果的使用者越來越多,大半個月後,日訂單量最高達到5000單,差距迅速縮小 。通過“百億補貼+日常銷售”,去年二人帶領團隊及合作社實作電商銷售超過1.2億元,同比增長翻番。

“小蘋果”大産業 六大産地開啟“瘋狂蘋果季”

霜降後,運城蘋果品質越來越好。圖為女主播正忙着直播賣果。

“‘源頭分級、産地直發’模式,讓小至店鋪,大至蘋果産業,都能健康有序地發展”,周傑說。據拼多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上億年銷售額的運城蘋果商家已有一大批,平台希望借助百億補貼等通道,在未來1-2年内幫助運城蘋果産區再培育20家水果龍頭企業。

今年,拼多多力推“富農之果”登上雙11黃金銷售期。目前,包括運城在内的六大産區優質蘋果,與“爆款”蘋果手機一樣,都能獲得百億補貼的加持;高成本效益的源頭好果,借助萬人團、限時秒殺等,走上消費者餐桌。

讓鄉村果園直連家庭果籃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報告稱,2021産季,蘋果總産量預計超過4500萬噸,較去年小幅增長。銷售能否同步向好,關乎民生。

為準備蘋果“雙11”,拼多多選果團隊自8月起就,深入山西運城,陝西洛川、甘肅天水、四川鹽源、新疆阿克蘇等産區,調研種植情況,教育訓練、發展更多強供應鍊的産地商家入駐。他們還幫助“新農人”一手抓源頭分級、一手抓銷售分類,更好地實作優果優價。

“小蘋果”大産業 六大産地開啟“瘋狂蘋果季”

10月27日開始,拼多多連續推出“蘋果豐收季直播”及萬人團等活動,聯合山西、陝西、山東、四川等多個主産地,開啟蘋果雙11。

霍學喜去年在名為《關于推動新電商發展重塑農産品價值鍊的建議》的兩會提案中建議,應重塑農産品供應鍊體系,通過穩定需求側、激活終端農産品市場,穩定農業生産,推動農業定制化大生産轉型。

這恰是拼多多近年來推動蘋果等農産品上行的思路。中國蘋果産業種植規模小,通過“拼”的模式,把在時間和空間上高度分散的需求,和自然成熟的小規模果園供給,在“雲端”精準比對起來,打造一條“鄉村果園直連家庭果籃”的通道。資料顯示,蘋果已連續多年蟬聯拼多多銷售規模最大的水果品類。今年1-9月,該平台的蘋果銷售額同比增長翻番。

霍學喜認為,平台型企業的介入,在促進蘋果市場交易層級的扁平化、供應鍊的短鍊化、供給與需求的精準比對三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蘇聯發也感覺到整個蘋果産業的變化,商家會更加有組織地選果、訂果,按需采摘、包裝和運輸,“電商逐漸進入生産鍊的前端,成為打造生産、物流、消費一體的新型産業鍊條的重要力量”,他說。

由于訂單量上漲,王震安排了更多勞工承擔打包、發貨,這些工作機會被優先配置設定給合作社的種植戶,助其增收。打理果園之餘,種植戶們到果庫幫忙獲得額外收入。由于拼多多單量穩定,合作社目前已實作統一選種、采購農資,統一種植标準和收儲銷售,200多農戶形成合力,從供應鍊端保障了店鋪的可持續發展。

霜降之後,蘋果的口感越來越好。今年的蘋果“雙11”,果農和商家會賣得更多、更遠、更好。

審讀:喻方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