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何短,你若認真,必赢無疑

作者:縱橫華媒國際

“認真你就輸了”,這句話我特别讨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喪文化”開始猛烈地沖擊我們的生活。

我猜,能說出這句話的人,大抵是這樣的狀态:

曾經也試圖沖擊完美,但總事與願違,于是開始自我安慰,覺得現在這種差不多的狀态也不錯。

喪文化的橫行,大概也是源于此吧。

當理想被現實反複扇巴掌後,焦慮的人開始怨怼一切,

“勵志無用論”盛行,這時候毒雞湯便是抓住了你求安慰的認命心态。

“我不認為安逸和快樂就是生活的本身目的。”

借用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這句話,送給那些覺得“認真你就輸了”的人。

凡事隻要求及格的态度,注定會讓你的人生也過得馬馬虎虎。

人生何短,你若認真,必赢無疑

時常有這樣的新聞出現,某演員為了新戲,增肥幾十斤,又或者是狂瘦幾十斤,隻為了完美的契合角色。

而我們往往隻是驚歎于他們外表的變化,而忽視掉他們背後的認真。

馬修.麥康納,為了演好《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裡的艾滋病患者,暴瘦47磅,讓所有目瞪口呆。

蝙蝠俠克裡斯蒂安.貝爾,為出演深受失眠折磨的《機械師》角色兩周内狂減63磅;

為《鬥士》一角瘦30磅,而到了2013年的《美國騙局》時,又增肥不止30磅。

票房大爆,引無數少女粉尖叫的“星爵”克裡斯.普拉特,

為《銀河護衛隊》三個月怒甩55斤肥肉,以完美的身材诠釋了宇宙新霸主的樣子。

這些人光鮮的背後,其實就兩個字,認真。

人生何短,你若認真,必赢無疑

那些總是張嘴閉嘴“認真你就輸了”的人,他們所說的認真,充其量算是固執。

根深蒂固的儒家道德影響下,讓我們這幾千年來,一直在這中庸的砧闆上,戰戰兢兢地苟且行走。

很多時候,順其自然倒成了我們不想認真的說辭。

我們反倒覺得過于認真的人,通常都不近人情,沒有風趣。

這一方面歸咎于我們所處的人情社會,

另一方面更是說明我們内心對專業,對認真地自我逃避。

人生何短,你若認真,必赢無疑

近日,一篇整整129頁的手寫畢業論文在網上刷屏了。

論文作者是浙江大學文物保護材料實驗室博士生導師張秉堅教授,

這是他1981年從浙大實體化學專業畢業時的碩士論文。

電腦還不普及的年代,論文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張秉堅一筆一劃寫出來的。

工整美觀的字迹,精緻漂亮的手繪圖表,翔實清晰的資料記錄,一絲不苟的文獻引證……

整篇論文透出一種字斟句酌的認真。

當時,張秉堅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圖書館裡,每周都會寫一篇綜述,梳理當周閱讀文章的理論概念、研究視角方法等。

靠着一雙眼、一雙手、一支筆,他查閱了大量書籍資料,才有了畢業論文中引用的172篇參考文獻。

在張秉堅的身上,我看到了把事情做到極緻的真正模樣。

不急躁不浮華,認真專注,不貪求捷徑,這樣的努力更有力量。

生活常常獎勵聰明的人,但聰明人的成功之道,卻往往是看似笨拙的執着與認真。

人生何短,你若認真,必赢無疑

認真,是平庸與卓越的分水嶺,造成了我們努力結果的千差萬别。

那些成天叫嚣着,認真你就輸了的人,到最後真的輸了。

每次若是有人這樣感歎,我都忍不住想問,到底輸在哪裡了?

認真怎麼就輸了,認真不應該赢嗎?

後來我明白他們口中的認真,不過是一種對人對事的執念。

他們希望順其自然,順水推舟,他們講求天命,并不期待人為,繼而大多都是碌碌無為。

認真并不是冥頑不靈,鑽牛角尖,那些認真生活的人,他們好像總是可以過得那麼精彩。

那些想去旅遊又不願認真做功課的人,随便報個旅行團,每天無腦跟着走,除了把自己搞得勞累不堪而外,什麼也收獲不了。

但那些各處網羅經驗,認真做起旅行功課的人,這些美好的時光,都是他們老了以後,坐在爐火旁打盹的談資。

認真和不認真,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認真的人,從來不會輸。

人生何短,你若認真,必赢無疑

“縱橫華媒國際”新推出場地合作業務,如有需要,歡迎與我們私信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