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濟走南陽,袁術出奔南陽,孫堅比至南陽……這個南陽所指哪裡?

作者:白曜徳

一、張濟走南陽。

1、《武帝紀第一》曰:"張濟自關中走南陽。濟死,從子繡領其衆。"

——張濟自關中來到南陽,張濟死後,其侄子張繡統領其衆人。

2、《三國志》記載:“濟饑餓,至南陽寇略,為穰人所殺,從子繡攝其衆。”

——告訴張濟走南陽的緣由,是因為"饑餓"缺糧,而來到南陽侵犯掠奪;張濟的死因,是為穰人所殺。

3、《三國志.劉表傳》:張濟引兵入荊州界,攻穰城,為流矢所中死。荊州官屬皆賀,表曰:“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于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賀也。”

使人納其衆,衆聞之喜,遂服從。

——張濟率兵來荊州,張濟卒亡因為"攻穰",中箭而死。

4、《後漢書 董卓傳》:張濟饑餓,出至南陽,攻穰,戰死。

——張濟因為缺糧自關中來到南陽,在南陽侵犯掠奪。又南下攻穰,戰死。

5、《三國志.張繡傳》:濟屯弘農,士卒饑餓,南攻穰,為流矢所中死。繡領其觽,屯宛,與劉表合。

——張濟屯弘農,士卒饑餓,南攻穰,為流矢所中死。繡領其衆,屯宛,與劉表合。

弘農在舊靈寶,地處南陽西北方向(靈寶,别名桃林,弘農,位于河南西部,地處黃河中遊,靈寶境内著名的函谷關是古代通洛陽、達長安、連京都、接帝畿的要沖,為曆代兵家必争之地。靈寶古城後來被黃河水淹沒,如今的靈寶為遷址另建。靈寶位于長安、洛陽兩大古都之間,是來往兩地的必經。)

張濟走南陽,袁術出奔南陽,孫堅比至南陽……這個南陽所指哪裡?
張濟走南陽,袁術出奔南陽,孫堅比至南陽……這個南陽所指哪裡?

從弘農(今靈寶)到南陽有三條線路:

1、靈寶——商南——西峽——鎮平——南陽

2、靈寶——栾川——南召——南陽

3、靈寶——洛陽——南陽。

但無論這三條線路的任何一條,張濟首先達到地方就是南陽,然後才有南下攻穰。為什麼要這麼判斷?張濟死,繡領其衆,屯宛……說明張濟南下攻穰之前,已經先得南陽郡城宛城。

故"張濟自關中走南陽"、"至南陽寇略"、"出至南陽"……這個"南陽"不是轄37縣的整個東漢南陽郡,而是所指南陽郡治宛縣或南陽郡城宛城。史料記載把張繡"屯宛"之"走南陽",及"攻穰"分的很清楚,是以張濟率兵先得南陽郡治宛縣之宛城,後攻穰縣。

二,袁術出奔南陽,與孫堅比至南陽。

《三國志.袁術傳》:董卓之将廢帝,以術為後将軍;術亦畏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術得據其郡。

《三國志.孫堅傳》:靈帝崩,卓擅朝政,橫恣京城。諸州郡并興義兵,欲以讨卓。堅亦舉兵。荊州刺史王叡素遇堅無禮,堅過殺之。

比至南陽,衆數萬人。南陽太守張咨聞軍至,晏然自若。堅以牛酒禮咨,咨明日亦答詣堅。酒酣,長沙主簿入白堅:“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咨大懼欲去,兵陳四周不得出。有頃,主簿複入白堅:“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讨,請收出案軍法從事。”便牽子于軍門斬之。郡中震栗,無求不獲。

前到魯陽,與袁術相見。術表堅行破虜将軍,領豫州刺史。遂治兵於魯陽城。

事件前後脈絡辨析:

1、孫堅【比至南陽】,衆數萬人。南陽太守張咨聞軍至,晏然自若。堅以牛酒禮咨,咨明日亦答詣堅……便牽子于軍門斬之。

【前到魯陽】,與袁術相見。術表堅行破虜将軍,領豫州刺史。遂治兵於魯陽城。

——孫堅比至南陽郡城宛城,誘殺張咨,得據宛城後"前到魯陽",與袁術合。

2、董卓之将廢帝,以術為後将軍;術亦畏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術得據其郡。

——袁術避禍魯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袁術出奔南陽,得據其郡。

對"南陽"地理所指之辨析。

孫堅比至南陽,殺南陽太守張咨。前到魯陽,與袁術相見。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袁術出奔南陽,術得據其郡,盤踞宛城。

在這裡很明白看出:孫堅"比至南陽"殺張咨,"前到魯陽"會袁術,才有袁術"出奔南陽",這個南陽就是南陽郡城宛城,而不是指整個南陽郡,因為魯陽是南陽郡屬縣,袁術自魯陽出奔南陽,緣南陽郡城宛城亦名曰南陽。

是以,"張濟走南陽","袁術出奔南陽","孫堅比至南陽"……這個南陽所指南陽郡治宛縣或南陽郡城宛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