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文|黏黏書怪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聖殇》是導演金基德很著名的一部片子,得了金獅獎,據說在歐洲首映時一票難求。雖然得了大獎,卻也争議不斷。

有人贊譽它是文藝片的佳作,也有人調侃說這年頭不靠“倫理”和“性”就拿不了獎似的。豆瓣評分還不錯,但這麼大的獎沒過8分又好像說不過去。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其實在《聖殇》這部電影中,導演将資本社會高度發展下人性的陰暗集合在李江道身上,于是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冷酷、殘忍,還有“性壓抑”的這麼一個角色。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李江道的“性壓抑”是個很巧妙的設定,正是他渴望愛卻又拒絕愛的沖突心理導緻了他長期以來的壓抑。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他在人們眼中就是一個惡魔,為了催債他可以随意地弄殘人家一隻手或一條腿,連眉頭都不會皺一下。直到“母親”的出現才慢慢改變了他。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李江道本是一個棄嬰,卻突然出現一個自稱他媽媽的女人,而實際上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李江道是促使女人兒子自殺的兇手,女人要用最極端的方式去報複李江道。

女人要讓李江道體驗到失去親人的痛苦,這才假裝他的母親,給他關愛,計劃着某一天死在他面前。

對李江道來說,他從“母親”身上攝取的不單單是親情,而是他所缺失的一切情感。他也開始從一個機械式的“殺手”變成了一個有溫度的人。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電影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金錢是罪惡的根源”。在利益的趨勢下,有太多李江道這樣的“機械人”,他們沒有情感,沒有溫度,變成了利益的奴隸。也有人為了錢生,為了錢死。

這也是很多文學和電影經常表達的主題,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卡夫卡的《變形計》,将資本主義發展下人性冷漠展現得淋漓盡緻。

對金基德來說,他想講的不是人性冷漠,而是救贖。是以“母親”的出現使他慢慢發生改變,他開始同情那些欠下債務的人,并且辭掉讨債的工作,怕母親遭到報複。

而諷刺的是,“母親”激發着他的善良,卻是為了将他拉入另一個深淵。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李江道越來越依賴“母親”,“母親”離實施計劃的日子也就越來越近了。這天,“母親”打電話給李江道,弄出一副被人綁架的樣子,然後就消失了。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李江道開始四處尋找“母親”,這也是他的救贖之旅。他找到那些被他弄殘廢的人,看到他們窘迫的生活才意識到自己犯下的罪孽。

他在借給人錢的同時讓對方簽一份保險協定,到時候還不上錢就把對方弄殘,進而換取高額的保金。是以“母親”才會說李江道是用錢考驗人性的惡魔。人為了借到錢什麼都肯做,什麼都肯答應,這是人性中的貪婪和僥幸心理,李江道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能追回一筆筆債務。

現在,他看到那些因自己而殘廢的人苟延殘喘地生活,心中開始有同情。“母親”按照自己的計劃把李江道引到一所廢棄的大樓前。于是“母親”開始了她的表演,佯裝身後有人要推她下去,李江道苦苦哀求,希望用自己的命換“母親”的命。“母親”是真心可憐李江道,但還是縱身跳了下來,死在李江道面前。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母親”要做的就是讓李江道忏悔一生,這比殺死他更殘忍。雖然李江道發現了“母親”一直在騙他,但他還是依偎在“母親”身旁,像個孩子。

最後,李江道用自殺的方式完成了自我救贖。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江道把自己綁在車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h1>

第一,這是一個遊蕩在法律之外的故事。無論李江道如何作惡,都沒有人報警,似乎這是不存在正義的世界。仔細回味就會發現,導演并不想讓公理過介入這個故事。他要用“愛”完成救贖。

第二,電影多次提到“金錢到底是什麼?”,其實,我們也可以将人類文明了解成為換一種“文明”的方式進行争鬥。這個方式就是資本競争,如同野獸争奪食物和領域,人類在争奪金錢,資源,地位和各種優先權。在這樣的競争下,金錢不再是友善交易的貨币,而是“獵物”。

第三,金基德的這部電影“裝”的的确很大,他把人性中的醜惡變成了一個缺失愛的孩子,隻要重新找到愛,即使是惡魔也可以被救贖。

《聖殇》:用自己生命讓對方忏悔,一對“特殊母子”的複仇與救贖電影中有幾個設定是導演精心設計的。總結:

<h1 class="pgc-h-arrow-right">總結:</h1>

金基德在展現商業元素的能力上還是要差一些的,電影的複仇情節很容易猜到,懸念構造的也不十分巧妙。但作為拿到金獅獎的文藝電影,确實能給人很多啟示。

曆史總是驚人的形似,歐洲在工業革命後經濟飛速發展,但人們唯利是圖,到處都是冷漠的人心,卡夫卡将這一切寫了下來。美國在二戰後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人心也就跟着浮躁起來,于是出現了“垮掉的一代”。日本也是如此,在二戰後經濟迅速崛起,自殺率也跟着起來了。

在中國,明中葉資本主義萌芽第一次興起就形成了糜爛混亂的社會,才有了《金瓶梅》這樣的奇書。

這似乎是一個無解的問題,隻要經濟飛速發展,人心必然貪婪,人性的醜惡也必然暴露出來。金基德似乎想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那就是“愛”。

人心總要被什麼東西填滿,那為什麼一定都是錢呢?留一部分給親情,愛情,友情,留一部分給陌生人,最後再留一部分,留給遠方和夢想。你覺得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