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鳌拜家寫成“鳌府”,錯的是“鳌”還是“府”?

因為這個挂匾,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又被嘲上熱搜。

在11月16日更新的第3集中,鳌拜家門口的挂匾把網友看笑了:鳌拜不是姓瓜爾佳嗎?該叫“瓜爾佳府”吧。

而實際上,按照挂匾的用途和清朝的宗室爵位體系,“鳌”和“府”都有不妥之處。一個戲說劇的挂匾,引發了一場曆史迷之間的熱烈讨論。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翻拍自金庸小說《鹿鼎記》的影視劇衆多,張一山這版算是口碑全面崩壞的首例,一開播,韋小寶演技浮誇似“猴戲”就引發了巨大争議,随後,網友更是發現了新的槽點。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在16日更新的第3集中,韋小寶幫助康熙擒拿鳌拜後,奉康熙旨意和索額圖去抄鳌拜的家,鳌拜宅邸門口的一幕,立即被網友指出:匾用錯了姓。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的确,作為滿洲鑲黃旗人,鳌拜(約1610年—1669年,滿語:Oboi)所屬的瓜爾佳氏是滿族八大姓氏之一。那是不是該叫“瓜爾佳府”呢?

這恐怕,跟“鳌府”半斤八兩……

畢竟清代有個“稱名不舉姓”的習慣,這在清代中後期吳振棫(1792-1870)所著史料筆記《養吉齋叢錄》中有明确記載。

“凡公私文牍,稱名不舉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滿語,或用漢文;用漢文,将用二字,不準用三字,以其與滿語混也。”

在鳌拜所處的時期,當時人稱呼其為“鳌大人”“鳌少保”也是合理的。

但以名指姓并不是給“鳌”字正名,新版《鹿鼎記》還忽略了宅邸正門挂匾的用途<b>。</b>

<b>清朝官員宅邸正門的挂匾,一般屬于誇耀門庭的性質,并不是充當訓示功能,</b>不是當作門牌号給你指路的。是以鳌拜宅邸的字首應為“太師”或者“中堂”更恰當。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就像清朝中期權臣和珅1776年始建的豪華宅邸,他的私邸不僅沒用姓氏“鈕祜祿”,也沒用其官職封号。

<b>雖然當時和珅已經位居軍機大臣,兼任内務府總管,他的家還是被稱為“和第”</b>。

這樣一來,就要掰扯下匾的字尾了,人家和珅才用“第”,鳌拜能用“府”?

<b>清朝對高官宅邸的建築制度有嚴格的規定,按照爵位和官階的高低,宅邸分為“府”“第”“宅”等。</b>

“府”指王宮府邸,隻有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主、一等輔國公的爵位的人的宅邸,才能稱為“府”;公侯以下,三品以上的官員的宅邸,稱為“第”;一般士大夫的宅邸隻能稱為“宅”。

鳌拜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侄子,軍功赫赫,有“滿洲第一勇士”之稱。清軍入關後,鳌拜被順治升為二等公,授議政大臣,擢領侍衛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順治臨終前,委托鳌拜為輔政四大臣之一,康熙親政後加太師銜。

但這些功績和官位,也不足以讓鳌拜生前的宅邸挂匾上出現“府”字,是以,用“第”更合适。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鳌拜死後,雍正恢複其一等公爵,并加封“超武”,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馮其利就在其書《尋訪京城清王府中》提到,<b>《宸垣識略》明确記載,鳌拜後裔宅邸名為“一等超武公第”</b>。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是以,“府”字存在不妥。

但有網友覺得,就是本架空曆史的小說,誰把《鹿鼎記》當曆史正劇看啊。

要是深究起來,金庸原著中其實也有不少漏洞。

比如,第五回中,雍正時期才被加封的“超武”穿越到了康熙時期;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抄家時雖未提挂匾,但也直接稱呼鳌拜家為“鳌拜府”。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而在以前的影視劇中,“鳌府”更是層出不窮。

頗受好評的1992年周星馳版電影《鹿鼎記》,挂的是“鳌府”;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1998年陳小春版《鹿鼎記》,挂的也是鳌府;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2017年的古裝言情劇《龍珠傳奇之無間道》,還因為挂了“鳌府”被媒體點名批評。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其他戲說曆史的影視劇也難逃纰漏,《鐵齒銅牙紀曉岚》中,和珅家就是“和府”而非“和第”。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是以,“鳌府”不是新版《鹿鼎記》的“原創”。

不過,這次關于“鳌府”的讨論也算有了意外收獲,不少觀衆就表示,從開始的“瓜爾佳”到後來“府”字的探讨,感覺上了一堂曆史課。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不嚴謹?新《鹿鼎記》将鳌拜家寫成“鳌府”引争議

版權聲明

本文系使用者獨家授權釋出風聞社群的稿件,轉載請聯系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