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門炮戰,解放軍四天打47萬發炮彈,當地人用彈殼做六千萬把菜刀

金門島是中國福建省廈門灣的島嶼,面積151.65平方公裡,人口約10.54萬人,金門島與廈門市距離約10公裡。金門雖小,但是戰略位置卻很重要,金門島扼廈港咽喉,為閩南屏障,東望中國台灣,西對中國廈門,明代曾築城牆于島上,後來鄭成功,施琅率軍收複台灣,都是以金門島為前沿基地。

金門炮戰,解放軍四天打47萬發炮彈,當地人用彈殼做六千萬把菜刀

1949年渡江戰役之後,解放軍開始重視東南沿海島嶼的防禦任務,到1949年8月,蔣介石指令,國民黨軍第二十二兵團率領所部進駐金門地區,其中兵團部、第二十五軍軍部及第四十五師守金門,第五軍軍部和第二零零師守小金門,第四十師守大嶝島。

當時駐守金門的總指揮官是湯恩伯,統一指揮金門,廈門地區的國民黨軍部隊。但是在1949年10月,解放軍第十兵團發起廈門戰役後,湯恩伯部很快敗退,兩天之内三萬國民黨軍被殲滅,湯恩伯一路狂奔,最後勉強搭上了國軍停泊在海上的軍艦,逃到了台灣島上。廈門失守之後,蔣介石調整了部署,指令胡琏的國民黨軍第12兵團接替第二十二兵團防守金門。

胡琏畢業于黃埔四期,曾擔任18軍(國軍五大主力)軍長,此人在抗戰期間曾多次重創日軍,解放戰争期間也讓解放軍很頭疼。淮海戰役期間,擔任12兵團副司令的黃維硬是在我軍重重包圍之下成功逃脫了。

1949年10月24日晚,解放軍第10兵團28軍三個團共9000多名官兵向金門守軍發起進攻,但是由于指揮失誤,輕敵等因素,登島部隊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這是解放戰争期間解放軍少有的一次大敗仗。後來粟裕曾計劃集結三個軍的兵力發動第二次金門戰役,解放金門島,進而解放台灣,但是由于抗美援朝戰争的爆發,打斷了粟裕的計劃,解放台灣的計劃不得不推遲。

金門炮戰,解放軍四天打47萬發炮彈,當地人用彈殼做六千萬把菜刀

此後,蔣介石十分重視金門的防禦,到1957年底,蔣介石在金門島上設有防衛部,胡琏為司令,轄6個步兵師和特種兵部隊共8.5萬餘人,其中有炮兵31個營又2個連,火炮380門。國民黨軍還在島内設定了大量的永久性工事和半永久性工事,以及大量的反登陸設施,以阻止解放軍的登陸。

1958年,國際國内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當年七月,美英兩國出兵侵略黎巴嫩,幹涉中東事務,制造了中東事件。蔣介石又按捺不住了,多次來往于金門,馬祖,澎湖列島,蠢蠢欲動,還派飛機頻繁轟炸東南沿海城市,金門島上的炮兵也轟擊福建沿海村鎮。為此,軍委特意做出了加強東南沿海軍事鬥争的決策,訓示空軍和地面炮兵立即行動,空軍轉場入閩越快越好,地面炮兵和海岸炮兵封鎖金門及其海上航道。

當時調集的炮兵部隊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廈門炮群,包括廈門本島和周邊的幾個島嶼,另外一部分是蓮河炮群,當時我軍炮群一共有36個營,後來又增加到了52個營,外加岸炮部隊的六個連,以及一批高射炮部隊,共459門各型火炮,空軍有23個殲擊機團520架飛機轉場到東南沿海機場,海軍也集結了92艘水面艦艇,海岸航空兵出動兩個團,海岸炮兵共14個連。

金門炮戰,解放軍四天打47萬發炮彈,當地人用彈殼做六千萬把菜刀

國民黨軍在金門,馬祖等島嶼共有地面炮兵21個營,其中105毫米以上的火炮為308門,40毫米,90毫米高炮146門,還有一些大口徑的155榴彈炮,再加上步兵,後勤部隊在内,共有20萬部隊,實力也不容小觑。

炮擊金門時,韓先楚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葉飛擔任福建省委書記兼福州軍區政委。但是此次戰役,毛主席親自點将,讓政委葉飛擔任此次戰役的總指揮。前線指揮部設在廈門最高的山—雲頂岩上。戰役開始之前,福建前線下了一個多月的大雨,前線部隊冒雨修路,修築工事。為了保密起見,部隊都是在夜間行動,秘密得向前沿陣地集結。

1958年7月中旬,國防部長彭德懷和解放軍總參謀長粟裕在北京主持召開作戰會議,研究和制定在金門,馬祖一帶軍事行動的具體方案,其中主要是協調海軍,空軍和炮兵的部隊統一行動。為了統一指揮入閩空軍的指揮權,成立了福州軍區空軍司令部,聶鳳智擔任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彭得清也被調到廈門前線指揮部,指揮海軍艦隊和海軍航空兵,海岸炮兵,配合葉飛的指揮。

金門炮戰,解放軍四天打47萬發炮彈,當地人用彈殼做六千萬把菜刀

到8月上旬,地面炮兵全部停入陣地,飛機,軍艦,大炮,坦克的大批入閩,讓老百姓十分興奮,很多老百姓興高采烈地說道:“這次不但要解放金門,還要解放台灣呢!”

8月23日下午17時30分,廈門前線部隊近500多大炮同時開火,整個金門島陷入了一片硝煙和火海之中。短短七八分鐘,國民黨軍所有的通訊系統,雷達站全部被摧毀,作戰指揮中心和炮兵指揮所與幾個炮兵部隊全部失去聯系,國軍金門防衛司令部的三位副司令,趙家骧,章傑吉星文當場被炸身亡,正在島上視察的“國防部長”俞大維被士兵背到一座大石頭下避難,金門防衛司令胡琏也僥幸生還,立刻跑回了司令部。

國民黨的炮兵在解放軍炮擊20分鐘後才開始反擊,但由于通訊聯絡中斷,隻能進行零零散散的反擊,很快就被解放軍的炮火壓制下去了,島上的很多防禦工事也都被解放軍炮火摧毀。在23日最初的兩個小時内,解放軍共發射炮彈57500發,解放軍海軍,空軍也頻繁出動,配合炮兵作戰。

金門炮戰,解放軍四天打47萬發炮彈,當地人用彈殼做六千萬把菜刀

金門被封鎖,國民黨當局告急,美國急忙調遣太平洋第七艦隊主力和地中海第六艦隊的部分兵力集結于台灣海峽地區。至9月初,美國在台灣海峽地區已集結各型飛機430餘架、艦艇60餘艘。9月8日,國民黨海軍的“美樂”号和“美珍”号登陸艦滿載彈藥、物資和人員,在幾艘國民黨作戰艦和幾艘美國軍艦的掩護下,由澎湖馬公駛出,開進料羅灣靠岸解除安裝。與此同時,美國軍艦先後有8艘次再度侵入金門、廈門地區的中國領海。

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立刻集結42個地面炮兵營又6個海岸炮兵連,對停泊在料羅灣的國民黨軍艦艇和金門島上的重要軍事目标實施第三次大規模炮擊。“美樂”号中彈起火,繼而爆炸沉沒,“美珍”号中彈後外逃。前來為國民黨軍艦護航的美軍軍艦看見解放軍炮兵真敢開火,火速向後撤退,留下國民黨的軍艦繼續挨炸。

截止到10月25日,解放軍向金門島發射了47萬發炮彈,已經達到了警告和懲罰的目的,便停止了大規模的炮擊行動。之後解放軍又宣布每逢雙日不打炮,單日為炮擊日,炮擊的次數也逐漸減少。

金門炮戰,解放軍四天打47萬發炮彈,當地人用彈殼做六千萬把菜刀

金門對峙有近30年,炮擊進行了20年之久,一直到1979年,解放軍才宣布停止炮擊金門。炮戰後,金合利鋼刀店老闆吳君乃收購島内的廢棄彈殼,将其用于鍛造刀具。由于彈頭的鋼鐵品質極佳,以之打制出來的菜刀也特别鋒利、耐用,剛中帶韌的特性,即使切割硬物也不易變形,使金門菜刀在台灣島内遠近馳名。根據當地人的估計,僅金門823炮戰留下的炮彈大概能産最少6000萬把菜刀,裝備全台灣主婦不在話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