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馬公愚印譜序》有雲:“公愚于刻印,精矣純矣,錯綜諸法,大抵自漢印導源。夫藝術者,患其不能新,亦患其不能故也。清世作篆者數家,人有其美,及以雜之秦漢遺刻,則截不可以假,豈非骛于矜己,而樸拙之勢少與。今之筆非古之筆矣,丹墨又不相類矣,獨刀削與古今無異,奮志為樸,宜非難也。公愚其有意于是矣。”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1947年西泠印社40周年雅集,左起:夏承焘、方介堪、馬一浮、馬公愚、吳振平
<h1 class="ql-align-justify">(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h1>
這一階段所見印章甚少,但用功尤勤。目前僅以“讀罷學書”“公禺書畫”“無聲詩”“何其臞”“雁山老樵”等為代表,後三印線質蒼茫,章法靈動,可見缶翁影子。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公禺書畫 讀罷學書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無聲詩 創作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何其臞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雁山老樵
<h1 class="ql-align-justify">(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h1>
以“吉祥止止室”“楊南”“呂佑武之章”“楊成”“蔡元培”等印為代表,這一時期是馬公愚篆刻的黃金期,刻印尤多以古玺、漢印為主。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吉祥止止室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楊南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呂佑武之章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楊成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蔡元培
<h1 class="ql-align-justify">(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h1>
以“漫郎”“越園”“景新”等印為代表,風格與初期時稍同,尤以追求秦印風格為顯。其中,現存的一九四二年“漫郎”印風介于秦漢之間,且有為數不多的三面款,曰:“古人之巧處易學,拙處難學。漢玉印尤多以拙勝,今之印人唯巧是尚,刻玉法已成廣陵散。餘為漫郎作此,不勝古調獨彈之感。壬午,公愚。”表露其對古今印學拙巧的思辨。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越園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景新
<h1 class="ql-align-justify">(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h1>
由于時代的變化,海派篆刻生态發生了變化。這一時期印章創作,内容多與時事相關。如“利居衆後,責在人先“天下斷無易事”“和平”“紙上生涯春不老”及“西湖十景”諸印等為代表。朱白印皆以漢印為楷則,文字多取秦诏版,線條律動,個人印風凸顯。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天下斷無易事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和平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奮發圖強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紙上生涯春不老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左)雙峰插雲
馬公愚少時受孫诒讓先生的教誡與影響,在文字考據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這些可見于其日後書籍題眉和篆書作品的款識中。馬公愚對待篆書、篆刻創作的文字要求十分嚴謹,與同時期“無一字無來曆”的同鄉好友方介堪如出一轍。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做到老學到老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青松歲久色逾新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六億神州盡舜堯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畊石簃
馬公愚篆刻欣賞(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時期”。(二)1926年至抗戰爆發,即“寓滬初期”。(三)從抗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即“寓滬中期”。(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寓滬晚期”。 遐翁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