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章太炎《马公愚印谱序》有云:“公愚于刻印,精矣纯矣,错综诸法,大抵自汉印导源。夫艺术者,患其不能新,亦患其不能故也。清世作篆者数家,人有其美,及以杂之秦汉遗刻,则截不可以假,岂非骛于矜己,而朴拙之势少与。今之笔非古之笔矣,丹墨又不相类矣,独刀削与古今无异,奋志为朴,宜非难也。公愚其有意于是矣。”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1947年西泠印社40周年雅集,左起:夏承焘、方介堪、马一浮、马公愚、吴振平

<h1 class="ql-align-justify">(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h1>

这一阶段所见印章甚少,但用功尤勤。目前仅以“读罢学书”“公禺书画”“无声诗”“何其臞”“雁山老樵”等为代表,后三印线质苍茫,章法灵动,可见缶翁影子。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公禺书画 读罢学书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无声诗 创作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何其臞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雁山老樵

<h1 class="ql-align-justify">(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h1>

以“吉祥止止室”“杨南”“吕佑武之章”“杨成”“蔡元培”等印为代表,这一时期是马公愚篆刻的黄金期,刻印尤多以古玺、汉印为主。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吉祥止止室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杨南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吕佑武之章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杨成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蔡元培

<h1 class="ql-align-justify">(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h1>

以“漫郎”“越园”“景新”等印为代表,风格与初期时稍同,尤以追求秦印风格为显。其中,现存的一九四二年“漫郎”印风介于秦汉之间,且有为数不多的三面款,曰:“古人之巧处易学,拙处难学。汉玉印尤多以拙胜,今之印人唯巧是尚,刻玉法已成广陵散。余为漫郎作此,不胜古调独弹之感。壬午,公愚。”表露其对古今印学拙巧的思辨。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越园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景新

<h1 class="ql-align-justify">(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h1>

由于时代的变化,海派篆刻生态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印章创作,内容多与时事相关。如“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天下断无易事”“和平”“纸上生涯春不老”及“西湖十景”诸印等为代表。朱白印皆以汉印为楷则,文字多取秦诏版,线条律动,个人印风凸显。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天下断无易事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和平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奋发图强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纸上生涯春不老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左)双峰插云

马公愚少时受孙诒让先生的教诫与影响,在文字考据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些可见于其日后书籍题眉和篆书作品的款识中。马公愚对待篆书、篆刻创作的文字要求十分严谨,与同时期“无一字无来历”的同乡好友方介堪如出一辙。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做到老学到老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青松岁久色逾新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六亿神州尽舜尧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畊石簃

马公愚篆刻欣赏(一)1926年之前,即“瓯江时期”。(二)1926年至抗战爆发,即“寓沪初期”。(三)从抗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寓沪中期”。(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寓沪晚期”。

遐翁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