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研,随機詢問100對夫妻,讓他們在調研表中勾選出最為在意的人,97%以上的勾選的是自己的孩子。
寶貝之類的稱呼适用于很多關系,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唯有自己的父母,在他們眼中你無論好壞、無關美醜,都是他們最為珍視的寶貝。
壹
讓孩子遠離溺愛的爺爺奶奶也是一種愛。
對于孩子的溺愛問題,一直是一個家庭最為嚴重的問題,溺愛如同潛在的惡魔,時刻藏在暗處随時準備偷走你視為珍寶的孩子。
重男輕女,愛長顧幼一直是很多家庭老一輩思想最為頑固的根源,尤為展現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輩人身上。
我有一朋友,在結婚以後成為全職在家帶娃的寶媽,有一次和她聊天談論到孩子的問題,她倒苦水般的述說公公婆婆隻愛大哥家裡的小兒子,對于自己家裡的這個小閨女說不上不喜歡,但也談及不上有多愛。
不過很值得慶幸他們愛得更多的是小子,我家裡的是閨女,有一次帶着孩子出去玩,大哥家的小子是要什麼買什麼,不給買就在地上打滾不起來,說實話,我家小閨女當時還挺羨慕的,我内心應該也是隐隐有點羨慕。
直到有一次大哥家裡的小孩在學校無緣無故地把同學打了,大哥晚上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死命地護着他,我大哥也隻能無奈的看着被護在身後的兒子,那一刻我很慶幸公婆不這樣溺愛我家孩子。
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我家閨女還變成什麼樣子!
不要讓老人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邁不過去的那道坎,不要讓隔輩親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深不見底的深坑。
貳
溺愛成性,害人無形。
不知道大家可還記得一位叫楊鎖的少年,一位被父母溺愛成“懶癌巨嬰”的孩子,一個百度百科榜上有名的少年。
據說楊鎖是家裡唯一的孩子,全家人從小對他都百依百順的非常的嬌慣,從小老師要是教育楊鎖以後,他都會回家告訴自己父母,第二天父母就會為了兒子向老師讨公道,這導緻到了最後沒有那位老師願意管楊鎖。
楊鎖早早的辍學在家裡,但是他吃慣打工的苦,就一直由父母養到,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後來楊鎖的父親去世以後,由母親一人繼續養着他,直到18歲的時候,母親也去世,楊鎖才被迫出去打工,沒有幹多久就受不了苦,回到家鄉好心的鄰居有時候給他送一些米、面之類的,可是他不會做飯,也懶的做飯。
這樣漸漸的減少了鄉裡的來往,直到有一次他堂哥帶着吃的和被子去看望他,才發現他已經餓死在家裡。
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将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考的能力—盧梭
孩子是單純的白紙,我們塗鴉上去什麼樣的文字就會記錄上什麼樣的文字,習慣是需從小培養的,良好的習慣才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孫小果,一位被父母過度溺愛出來的惡魔,毫無止境的包庇,隻會讓孩子藐視法律、忽視道德,養成唯我獨尊的可怕性格。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叁
小養小見,大養大同
在培養孩子這方面,格力強人董明珠很有發言權,她的孩子在成長的階段與普通小孩沒有什麼差別,再充裕的物質都隻是董明珠自己的,不是孩子的。早早的送去寄校學會讓孩子和家人分開,培養他的獨立意識,生活費也隻是普通标準的水準,就連上學放學都需要自己乘坐公共交通。
按理說董明珠不缺車更不缺錢,她比很多人都有錢,能夠給予孩子的物質也肯定比很多人更好,可是她沒有!她一直在培養自己的孩子,付出多少努力,收獲多少成果,不勞而獲的好事存在,但是不會好運的降臨到你的頭上。
富裕的家庭可以是孩子避風的港灣,但一定不會是孩子成長揚帆的輪船,他應該駕駛着自己的小船,一點點的學會如何駕駛和規避風險,遇到困難克服困難,并不是在父母打造的輪船上舒适的躺平。
家庭的富裕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失敗了重來的機會,王健林著名的五個億,他給王思聰的也隻是五個億,沒有幫助王思聰如何規劃這五個億,沒有在王思聰用五個億創業的時候給予其它的幫助。
孩子隻是孩子,他和别的小孩并無不同,家庭不是區分孩子的标準。
肆
“絕情”的父母,才能養出有情的孩子
隻有對自己的孩子抱有一份絕情,才能夠忍心讓他獨自面對困難和風雨,也隻有經曆過困難和風雨才能夠真正的得到成長。
每一個人都知道雛鷹起飛的故事,教育孩子沒有雛鷹起飛的悲壯,是以不妨絕情一些,讓自己的孩子更多的經曆一絲風雨。
3歲,你讓出碗筷,孩子就能學會自己吃飯;
5歲,你讓出房間,孩子就能學會獨自睡覺;
6歲,你讓出浴室,還是就會學會自己洗澡,就會懂的男女有别;
8歲,你關上房間,孩子就會懂的尊重隐私;
12歲,你讓出廚房,孩子就會學會做飯;獨立生活;
14歲,你讓出書房,孩子就會懂的學習多麼重要,學會通過書籍學習知識;
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影響着孩子,我們應該早早的認識到這種影響,否則當你認識到的時候就遲了!
我朋友喜歡任何時候都抖動自己的腿,站坐都是如此,有一次去他家裡玩,看到他6歲的小孩和他一樣的站坐都不停的抖動自己的腿,他沒有教過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在相處的過程中自然學會的。
孩子的學習能力有多強?
我4歲的小侄子,聽到别人一句mmp,就這麼一句,在晚上坐在沙發玩鬧的時候,就很自然的一句mmp說出來了!
教育是擷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是也要重視孩子日常相處的生活環境,用好的習慣和品質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有遠見的父母從小就會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
我們應該都聽說過一句話,别人家的小孩都會打醬油了!重慶一小女孩5歲,拿着父母給的錢去買醬油,母親在窗戶遠遠的看着,一直盯着小女孩行走的方向,直到小女孩買回醬油進入樓中。
江蘇一小男孩,在放學的時候被老師通知今天他媽媽不來接他了,需要他自己一個人回家并給了他足夠到家的車費,小男孩拿着車費在校門口猶豫的時候,殊不知他父親就躲在遠處看着他。
海南一小孩,在上學的路上熟悉的人都興高采烈的說一聲今天媽媽讓她獨自去學校,和她交流的大人都報以最溫暖的笑容給她,她的媽媽也躲藏在身後目送着她一點點的走向學校。
懂的放手,也是一種愛。
很多小孩都希望自己能夠長大,也在努力學會長大,做父母的可以擔心但是不應該讓這種擔心成為限制,适當的放手可以讓他更早的适應飛翔。
伍
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
優秀的孩子一定有優質的教育,父母一定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第一課堂不是幼稚園也不是國小,而是還沒有踏入學校的家庭。
當孩子踏入學校的時候,你家庭的教育成果就得到展示,有的孩子乖巧懂事,有的孩子任性調皮。
做父母的一定要很早就知道,孩子是一個新的生命,他延續你的傳承,但是将會擁有新的人生。
有的路必須要他自己去走,有的苦也必須要他自己的經曆;有的事也一定需要他自己去做;
你給他一點壓力,才能夠培養他承受壓力的能力;
你給他一點苦難,才能夠培養他消化苦難的能力;
你給他一點阻礙,才能夠培養他解決問題的思維;
你給他一點時間,才能培養出他獨立生活的能力;
他終究有他的人生需要經曆,有他的路需要走,父母終究無法陪他走完一生的路,是以應該趁着陪伴的時候好好的培養他的性格和習慣,為他打下堅實的基礎。
點個贊吧,我是蔔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