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仁是明末清初的山水畫家,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明亡後,于福建武夷山出家為僧,字漸江,号梅花古衲。為清初四畫僧之一。擅畫山水,初學宋人,晚法蕭雲從、倪瓒等,筆法清剛簡逸,意趣高潔俊雅。尤好繪黃山松石,為“新安畫派”創始人,和查士标、孫逸、汪之瑞等四人并稱“新安四大家”。兼寫梅竹,工詩,著有《畫偈》。

長林逍遙圖 清代 弘仁
本幅畫中,作者自題:“春木抽柔條,秋老驚搖落。百年強近半,世味亦索莫。何如長林間,逍遙自解縛。榮枯聽時序,動息任吾樂。寫此林巒意,蕭然遠城郭。靜緻若可耽,慎哉勿耽擱。漸江。”钤“漸江”朱文印、“懶”白文印及引首印“怡情山水”。漸江此畫以鐵線勾勒為主,“借地為白”,略加渲染,山石大面積留白,為其畫平添了幾分冷逸。
幽亭秀木圖 清代 弘仁
此圖是弘仁晚年居住在歙縣五明寺時所作。畫風為倪瓒的變格,作平遠布局,近處坡岸茅亭,亭前後有松杉雜木高聳,略去淺水遙岑,使前景成為獨立的主體,加強了山石結構的表現,産生較為平和的親切感。畫上坡石用筆為倪瓒獨特的折帶皴,若淡若疏,骨力内蘊。樹木的勾勒點染也出之以簡疏的筆法,中鋒下筆,複筆皴擦,看似簡淡,實含腴潤。
九溪峰壑圖 清代 弘仁
仁繪畫山石形狀多取自于熟悉的黃山和武夷山,堅硬峭拔,石面幹淨。用筆多方折,墨色幹而單,構圖簡潔,形成一種空曠冷郁的境界。
黃海松石圖 清代 弘仁
此圖取黃山實景,繪遠處二柱石拔地而起,近景大懸崖上虬松倒挂,峭壁中老松根系深紮在石縫之間,顯示了黃山松樹頑強的生命力。技法上,以勾為主,以染代皴。構圖上,近景懸崖占據畫面半邊,與遠處二石柱相呼應,整幅畫面大疏大密,計白當黑,開合有緻。
雨餘柳色圖 清代 弘仁
林泉春暮圖 清代 弘仁
古槎短荻圖 清代 弘仁
西岩松雪圖 清代 弘仁
此幅作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時年畫家52歲。畫面以局部特寫山峰雄偉之勢,以勾勒為主,畫雪景“借地為白”,略加渲染,山石陽面留白,陰面着墨,樹木墨色較濃。構圖繁密,筆法清健,意境高古。畫面着意刻畫了象征高尚、純潔的松樹和白雪,形象簡潔,是作者精神高度淨化後的影迹,給人以偉峻、靜穆、聖潔、一塵不染的美感。
弘仁早年從學孫無修,中年師從蕭雲從,從宋元各家入手,後來師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瓒畫法,取景清新,都有雲林遺意。他在構圖上洗練簡逸,筆墨蒼勁整潔,善用折帶皴和幹筆渴墨,由于他從黃山、武夷諸名山勝景中汲取營養,重視師法自然,是以,作品格調不同于倪瓒,少荒涼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直師造化,而别開生面,真實地傳達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他作的黃山諸景都不受倪瓒畫法限制,而深得寫生傳神之妙,富有生活氣息。如故宮博物院藏《西岩松雪圖軸》,筆法尖峭簡潔,意境偉峻秀逸,反映了他的自身風貌。弘仁以畫黃山著名,“得黃山之真性情”,深得傳神和寫生之妙,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的感受。與石濤、梅清成為“黃山畫派”中的代表人物。查士标在題弘仁山水畫雲:“漸公畫入武夷而一變,歸 黃山而一奇。”石濤則說:“公遊黃山最久,故得黃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黃山本色。”弘仁的山水畫,無論冊頁獨幕喜劇還是長篇巨制,或實地寫生,或構思取意,黃山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