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晉文學家幹寶與原著散失的《搜神記》

幹寶東晉時代著名文學家,老家是河南新蔡縣人。東晉元帝時代就作為著作郎去修過史,先後做過江陰縣令、始安太守、散騎常侍等職位。除了我們熟知的搜神記之外,還有《春秋左氏義外傳》、《晉紀》、《幹子》等著作。其中二十卷的晉紀是非常好的史書,不過今天已經失傳了。流傳至今的搜神記一共三十卷,到了宋代就已經大部分散失。今天我們看到的《搜神記》是1979年中華書局從明朝胡元瑞的《法苑珠林》以及其他各類書中輯錄而來的。

東晉文學家幹寶與原著散失的《搜神記》

幹寶生于東晉時代,那個時候道家與煉丹學說盛行,他比較喜歡陰陽術,愛談論神鬼靈異變化的事迹,是以編撰了三十卷的搜神記。現在流行的搜神記從明朝的《秘冊彙函》中進行刊印釋出,後來在張海鵬撰寫的《學津讨原》作為底本,并作了校注成了中華書局刊印面世的最好的搜神記版本。

幹寶生活的時代,正是大動亂時代,一方面封建門閥、分封制度加深了地主官僚特權對于窮苦大衆的壓迫,另一方面遷居邊地的少數民族進一步崛起。東晉統治階級治國無術,為了緩和沖突,大力提倡佛教作為緻太平的法寶,宣布佛教為國教。另一方面士大夫講神論道,玄學清談作為擷取自身名望或者明哲保身的政策。

東晉文學家幹寶與原著散失的《搜神記》

這種社會環境催生了很多志怪小說的流行,是中國志怪小說發端的重要階段。幹寶的《搜神記》雖然有些宣揚迷信存在一定的糟粕,但是仍然是藝術和反應當時思想的一部珍品。

搜神記為唐朝的傳奇小說做了準備條件,并影響到了後世很多文學作品創作。比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馮夢龍《三言兩拍》都吸收了這部小說的若幹材料。宋代的洪邁的《夷堅志》、清代紀曉岚的《閱微草堂筆記》撰寫的思路都是從搜神記獲得的靈感。

東晉文學家幹寶與原著散失的《搜神記》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的《種梨》就和搜神記中的徐光種瓜很類似。搜神記描述的歐冶子鑄造幹将莫邪,但是因為隻呈給了楚王一把雌劍,反而被殺,最後由兒子赤比複仇的故事。魯迅的故事新編中的《鑄劍》就是參考了這一情節進行了創作。

搜神記還為戲曲創作提供了精神糧食,比如元代關漢卿的窦娥冤就是搜神記《東海孝婦》的發展。平劇中 的《童女斬蛇》是從搜神記中的李寄中發展而來。還有熟悉的黃梅戲天仙配就是從《董永》中情節做了改進。搜神記和笑林廣記作為那個時代傳承的優秀小說,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學珍品,現在的各類玄幻小說還是有不少取自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