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句話概括曆代皇帝(1)胡亥:我要治你“非所宜言”罪誅殺趙高投降被殺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号。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号,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号。是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那我們就先從秦朝開始吧。

一句話概括曆代皇帝(1)胡亥:我要治你“非所宜言”罪誅殺趙高投降被殺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

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号,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裡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曆史産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譽為“千古一帝”。

一句話概括曆代皇帝(1)胡亥:我要治你“非所宜言”罪誅殺趙高投降被殺

秦始皇

一句話概括曆代皇帝(1)胡亥:我要治你“非所宜言”罪誅殺趙高投降被殺

秦軍

一句話概括曆代皇帝(1)胡亥:我要治你“非所宜言”罪誅殺趙高投降被殺

統一錢币

一句話概括曆代皇帝(1)胡亥:我要治你“非所宜言”罪誅殺趙高投降被殺

統一文字

一句話概括秦始皇:

天下的一切都是朕的。

朕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秦二世(胡亥)

胡亥(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07年),嬴姓,趙氏 (一說嬴姓秦氏或趙姓秦氏 ),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胡亥少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台,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并逼死扶蘇,進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于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以及六國舊貴族的複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于望夷宮,時年二十四歲。

一句話概括曆代皇帝(1)胡亥:我要治你“非所宜言”罪誅殺趙高投降被殺

修建阿房宮

他繼續大量征發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骊山墓地,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鹹陽守衛,同時讓各地向鹹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鹹陽周圍三百裡以内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 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最終導緻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

陳勝吳廣起義

大澤鄉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政權,揭開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發闾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 途中在蕲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根據秦朝法律,過期要斬首。 情急之下,陳勝吳廣上司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将尉,發動兵變,口号是"王侯将相,甯有種乎"。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将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蕲縣,并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

"非所宜言"罪但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隻喜歡聽天下太平的好話。在一次讨論是不是發兵平定起義時,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發兵當然也就沒什麼必要了。 叔孫通了解胡亥,便說:"他們說的天下反叛根本就不對,先皇早已經拆毀了城牆,熔鑄了天下兵器,有您明主坐堂,有嚴明法令行于天下,國家安定,人民富足,誰還會造反呢?現在陳勝這些人隻不過是幾個盜賊而已,地方官正在積極追捕,請陛下盡管放心就是了。"

胡亥聽了,滿心歡喜,直誇叔孫通說得好,然後他又問其他人,有的說陳勝是"盜賊",有的則說是"造反"。說"盜賊"的沒有事,說"造反"的就治罪,因為說"造反"等于說天下大亂。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說了不應該說的話,這種罪名是一種典型的封建專制刑法,秦朝後來雖然滅亡了,但後來的很多朝代都繼續沿用了這種罪名來維護君主專制制度。

一句話概括胡亥:

朕治你個"非所宜言"罪。

秦三世(子嬰)

子嬰(?-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嬰或嬰,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在位46天。初稱皇帝,後改稱秦王,史稱秦王子嬰。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趙高逼殺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嬰為秦王。五天後,子嬰誅殺趙高。十月,劉邦率兵入關,在位僅四十六天的子嬰投降劉邦,秦朝滅亡。

一個多月後,項羽率軍進入鹹陽,屠城縱火,殺害子嬰。

一句話概括曆代皇帝(1)胡亥:我要治你“非所宜言”罪誅殺趙高投降被殺

子嬰

<h1 class="pgc-h-arrow-right">誅殺趙高</h1>

齋戒五天後,子嬰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宦官韓談商量說:"丞相趙高在望夷宮殺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誅殺他,便假裝申張正義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竟與楚國相約,滅掉秦朝的宗族後在關中稱王。如今讓我齋戒朝見宗廟,這是想在宗廟趁機殺掉我。我裝病不去,趙高必定親自來請,趙高來後就殺死他。"于是,子嬰便假托生病,不理朝政。趙高數次派人來請子嬰,子嬰不去,趙高果然親自前往子嬰所在的齋宮,說:"朝見宗廟有關國事,君王為什麼不去?"趁此機會韓談刺死趙高,并誅滅趙高三族,在鹹陽城内示衆。

<h1 class="pgc-h-arrow-right">投降被殺</h1>

秦王子嬰元年(前207年)十月,劉邦率大軍攻破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攻下峣關(今陝西藍田縣東南),兵臨鹹陽(今陝西鹹陽東北),屯兵灞上(今陝西西安市東)時,派人勸子嬰投降。此時,群臣百官也都背叛秦朝而投降劉邦。子嬰眼看大勢已去,便和妻子、兒子們用繩子綁縛自己,坐上由白馬拉着的車,身着死者葬禮所穿的白色裝束,并攜帶皇帝禦用的玉玺、兵符等物,從轵道親自到劉邦軍前投降,秦朝滅亡。子嬰共在位僅四十六天。

子嬰投降後,樊哙提議殺死子嬰,但劉邦沒有同意,而是把他交給随行的吏員看管。一個多月後,項羽率領大軍進入鹹陽後,立刻殺死子嬰 ,縱火焚燒秦宮室,并進行大屠殺,秦朝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盡。

一句話概括秦三世子嬰:

難道我所投非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