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由于蒙古執政者長期的暴政導緻老百姓的怒火沖天,最終中原各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起義,組成起義軍發誓要推翻元朝。
屆時各股勢力占地為王,互相争鬥力圖發展。
而陳友諒一方則在群雄中鶴立,論軍事實力的話朱元璋一夥遠遠不及陳友諒,可是到最後陳友諒為什麼會在鄱陽湖之戰中輸給朱元璋呢?

朱元璋是一個十分精明殘忍的人,有點像曹操一樣,甯可他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他家族,這從他建立明朝之後,下令劉伯溫尋遍天下龍脈将其斬斷,避免其他姓氏出天子就能看出來。
以及當朱元璋坐穩皇位後還有所擔憂,生怕自己死後功臣老将們會借機奪位,搶走他子孫的江山,故此在生時先發制人,造就無須有的罪名把有威脅将臣全部滅口。
如此一個人可見心思慎密,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在群雄争霸的元朝晚年,朱元璋的智商和手段确實比其他起義軍更勝一籌。
而陳友諒起義軍在當時是實力最強悍的一股勢力,曾一路攻城略地占領了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區,所到之處當地農民紛紛投靠于他,麾下猛将也不少。
而朱元璋打生打死才拼下浙江、皖南等部分地區,所管治的人口和地盤都低于陳友諒數倍。
但雙方主張的戰略不同,陳友諒支援能力最強,主張極力擴張,到處征戰,不顧及戰線拉多長,而且幾乎向全勢力宣戰,樹立衆多對手。
朱元璋則十分低調,主張養精蓄銳,在衆多勢力面前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并且表示自己不想争奪任何名利,是以其他起義軍就忽視了朱元璋,認為他不足構成威脅,轉而把注意力放在陳友諒身上,專心對付他去了。
未曾想朱元璋迅速崛起,最終與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隻是這一戰着實蹊跷,為何隻有20萬大軍的朱元璋能戰勝60萬大軍的陳友諒?
<h1 class="pgc-h-center-line">人心分離</h1>
本來陳友諒可以“穩坐釣魚台”殊不知他自己胡亂一番騷操作,導緻好好的牌給打臭了。
不僅勝勢轉劣勢,丢失了人心。
當年在起義熱潮之際,陳友諒最先加入了倪文俊的部隊,在其麾下混迹了一番,随後陳友諒反戈殺掉自己的大佬徐壽輝,一下積累夠發家資本就自己獨立出來單幹了。
是以面對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陳友諒從一開始就不得人心。
後來,倪文俊戰敗,拖了一支殘兵敗将無路可去,聽說陳友諒在黃州混得可以,本以為自己對陳友諒有知遇之恩,于是就跑去投靠陳友諒,殊不知陳友諒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又除掉了自己的前任大哥倪文俊,還接着把對方的義軍部隊給收編了。
是以陳友諒連殺自家兩個大佬的事情,一直被别人吐槽。
但他勢力壯大後,就用各種手段給壓了下來,主要是唱衰死去的兩個大哥,指派小人到處八卦稱倪文俊是一個人壞人,行為惡劣,心眼極壞,陳友諒殺掉他簡直是替天行道,故此軍心逐安定下來。
而坊間百姓也開始認為陳友諒并非“反骨仔”。
本來輿論得以扭轉,民心所歸,殊不知陳友諒本性難移,很快就對自己的得力幹将趙普勝下手了。
本來趙普勝非常能打,就連朱元璋都忌諱他,把他視為自己的心腹大患,乃陳友諒軍隊的靈魂戰神。
畢竟趙普勝當時為陳友諒四處征戰,立下赫赫戰功,不料這些功績卻威脅到了主公陳友諒,讓其認為部下趙普勝功高蓋主,并且對自己越來越傲慢了。
為此陳友諒為了防止趙普勝反過來插自己一刀,于是就先下手為強,決定除掉趙普勝。
這天戰事稍緩,陳友諒就以主公的名義請大将趙普勝過來自己的戰船赴宴,吃的是烤羊肉。
然而趙普勝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場專門為他而設的“鴻門宴”,自己毫無防備帶幾個貼身侍衛就登船了,準備大吃一頓,殊不知前腳剛上船,就被陳友諒埋伏下的士兵給亂刀斬殺了。
是以群雄混戰打到後期,陳友諒雖然力掌60萬大軍,乃全天下最強的兵力,但這些兵力多是他使用狠毒手段合并得來,很多将士歸順陳友諒都是迫于他的淫威,其最終導緻軍隊上下不齊心,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就變成下一個趙普勝,是以陳友諒幾乎沒有心腹和忠臣。
<h1 class="pgc-h-center-line">戰略錯誤</h1>
直到後來,陳友諒在戰略指揮上又出現一連串錯誤,或許是他自己的領軍能力不行,還是下面的将士陽奉陰違,總之“應天戰役”慘敗後,陳友諒終于發現中了朱元璋的招,于是十分痛恨朱元璋,恨不得全軍攻打朱軍活剝了朱元璋。
然而正是這種因憤怒而失去理智的行為,導緻陳友諒一步錯步步錯,從此走下了神壇。
公元1343年,朱元璋的大哥小明王韓林兒突遭張士誠的軍隊圍剿,為此朱元璋被迫帶兵前去搭救。
此時,被喻為朱家軍的糧倉洪都城池兵力空虛,陳友諒意識到已是報仇的最佳時機,于是親率60萬大軍傾巢出動主攻洪都,吓得守将朱文正瑟瑟發抖,但遠方的朱元璋很快就發指令來安慰朱文正,要他絕對要堅持住,自己很快就帶大軍來救援。
此時朱文正使出拖緩計策,假意要投誠陳友諒,而陳友諒信了,這一來二去的邊打邊談招安條件,整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
最終朱元璋救完大哥班師回朝,逼得陳友諒隻能放棄攻擊洪都。
從這方面看出來,陳友諒不僅是一個狠毒絕情的人,而且性格還十分優柔寡斷,未能在關鍵時刻下出正确的決定,在鄱陽湖之戰中也是驕傲自大、輕敵。
在這方面朱元璋要比他強很多,他的失敗也并非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