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人民醫院主動健康與轉化醫學中心主任、中國婦女“兩癌“”三早“主動健康項目發起人 馬晶(陳晨 攝)
近日,由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21年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京舉行。2月28日,在主題為“關注癌症防治 助力‘惡性良性腫瘤三早’”的專場論壇上,四川省人民醫院主動健康與轉化醫學中心主任、中國婦女“兩癌“”三早“主動健康項目發起人馬晶教授表示,作為中國婦女惡性良性腫瘤發病第一位的乳腺癌和第四位的宮頸癌“兩癌”的篩查與防治的過程,也是我國“兩癌”診治工作面對多種挑戰從且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
馬晶談到,我國的“兩癌”篩查工作面臨的第一重挑戰為人口基數大,城鄉人群分布差異以及國家各級政府财政壓力大。過去十來年中,在全國各地推行的農村婦女“兩癌”檢查試點項目工作取得了許多的成績,積累了許多的經驗,其防治日益得到各地政府和老百姓的重視。自2019年,“兩癌”的檢查工作已被納入到《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使之成為常态性的工作。疾病篩查工作實際上是一種有組織的、針對大規模人群的疾病防治行為。據估算,目前我國35—64歲 “兩癌”篩查的适齡婦女約3億人,這一數字哪怕僅僅是做到一半也對于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推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我國‘兩癌’篩查的區域差别也較為明顯。”馬晶表示,惡性良性腫瘤的發病和死亡區域化差異明顯,我國乳腺癌發病率東部最高,西部最低,城市高于農村。推廣”兩癌“篩查不是最終目的,篩查出來的可疑人群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确診和治療,進而提高癌症早期發現率、降低晚期癌症發生率、最終降低我國婦女“兩癌”死亡率才是最終目标。是以,建立針對當地疾病特點的區域惡性良性腫瘤中心或“兩癌”篩查與診治中心尤為重要。
馬晶表示有挑戰才有創新。乳腺癌“三早”主動健康項目不僅僅是調查研究目前我國乳腺癌在防、診、治、康過程中的挑戰,更是通過探索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創新和籌資支付方式的創新去應對這些挑戰。項目将對過去的經驗與挑戰進行梳理并展開相關試點,試點過程中也會重點關注各種AI、大資料、資訊化平台建設等技術如何彌補各地區尤其是邊遠地區“兩癌”篩查的技術能力不足、資訊管理困難等問題與挑戰。
如今,業界非常重視服務模式創新,但是目前各地篩查與診治服務還是比較碎片化。是以,針對防、診、治、康複、照護一體化的服務模式更加值得探索。與此同時,馬晶提出,注重服務模式創新也包括完善支付方式。目前我國針對農村和城鎮低保婦女“兩癌”篩查的基本費用是由政府提供,城鎮職工”兩癌“檢查也會有機關體檢福利,但是這些能覆寫多大比例的适齡婦女還不清楚。目前我國也是在部分地區和城市如北京和深圳提出對所有适齡婦女提供”兩癌“篩查服務。同時,雖然“兩癌”治療的費用由醫保負責,但是很多地方針對“兩癌”疑似患者這一中間群體的診療費用和追蹤資訊管理費用由誰保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篩查出來的疑似人群得不到及時确診和治療,“兩癌“篩查也達不到其最終目的,暨提高早期癌症發現的比例,使之在疾病治療的最佳視窗期得到及時治療,其治療效果好,費用也低,進而降低我國婦女”兩癌“死亡率,從整體上提升婦女的健康水準。#2021兩會“健康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