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崗教師常宏馬晶:紮根鄉村奉獻青春的“比翼鳥”

特崗教師常宏馬晶:紮根鄉村奉獻青春的“比翼鳥”

常宏馬晶 一家三口。

特崗教師常宏馬晶:紮根鄉村奉獻青春的“比翼鳥”

常宏在講課。

特崗教師常宏馬晶:紮根鄉村奉獻青春的“比翼鳥”

馬晶在輔導學生。

記者代晴 通訊員 劉國政 王武超 文/圖

推薦理由

畢業于吉林師範大學的常宏和馬晶,本可以選擇去大城市發展,然而兩人卻紮根河北鹽山縣的鄉村學校,一心想将自己所學傳授給農村孩子,安貧樂道堅守特崗教師崗位,享受着做園丁的幸福。他們将一腔熱血給了鹽山的莘莘學子,卻以滿腹愧疚面對家人,用青春和汗水譜寫着鄉村特崗教師的最美詩篇。

河南小夥常宏和吉林姑娘馬晶,一心想将自己所學奉獻給農村學校。大學畢業後,二人先後成為我省鹽山縣千童中學的特崗教師。這對千裡之外“飛來”的“比翼鳥”用心呵護着鹽山學子,一心撲在基層教育事業上。

“我們紮根鹽山,已深愛上這片土地。我們就是鹽山人!”常宏馬晶夫婦說,成為特崗教師,他們此生無悔。

立志投身農村教育

2005年,河南省靈寶市的19歲小夥常宏考入吉林師範大學美術系,與吉林省榆樹市的馬晶成了同班同學。

因為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常宏深知農村教育的薄弱和匮乏,很早就有了學成後紮根鄉村學校的念頭。常宏的樸實、擔當打動了馬晶,不知不覺中,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在常宏的感染和帶動下,馬晶也産生了投身鄉村教育的想法。

2009年,常宏馬晶大學畢業了,在網上看到河北招錄特崗教師的消息,當即報考。在填報志願時,常宏填報了滄州市鹽山縣,這個在大山裡長大的小夥兒,誤以為鹽山是山區。而害怕走山路的馬晶則報名去了承德。結果,兩個人一個到了平原,一個進了山區。

走出大學校門的常宏,一路颠簸,經過一天一夜的舟車勞頓,來到了鹽山縣千童中學,成了那裡最年輕的“80後”特崗教師。

千童中學距鹽山縣城30多公裡,屬鹽山的最南端,與山東省隔河相望。當地的老師大部分在縣城安了家,由于學校地處偏遠,每年都有人想方設法調到距縣城較近的鄉鎮或縣城的學校去。而常宏這位外地大學生,卻“反其道而行之”,從千裡之外來到了鹽山最偏遠的鄉村學校。

常宏一到學校,就成為初三年級的數學老師。人生地不熟,水土不服,不懂鹽山方言……常宏努力地适應新環境,雖然白天工作忙碌感覺充實,但到了夜晚和節假日他真的特别想家。

學校裡的生活挺苦的。老師們吃水要從壓水井裡壓,而壓出來的水要過濾後才能喝;宿舍冬季不供暖,人躺在被窩裡還直哆嗦;出行沒有交通工具,幾個老師共用一輛舊自行車。一盤蒜薹炒雞蛋、幾片香腸就是“豪餐”。生活苦,想家苦,有的特崗教師受不了,便離開了。常宏的父母也多次勸他換工作,但他從未動搖過。

相思之苦更難挨。常宏和馬晶最浪漫的事,就是晚上忙完工作後,都把飯菜端到電腦前,通過視訊“共進晚餐”。隔着電腦螢幕,他們互相鼓勵,分享特崗教師的苦與樂。

比翼雙飛安家鹽山

2012年的一天,馬晶給常宏發來一條短信:“我要去鹽山,和你勝利會師!”特崗教師的三年服務期滿,馬晶又報考了鹽山的特崗教師,并如願來到千童中學擔任國文老師。2013年,常宏和馬晶在師生們的祝福中組建了幸福的小家。

“學校專門為我們騰出一間宿舍當婚房,熱情的同僚還送來兩床被褥。我們在鹽山團聚,就像回了家。”馬晶動情地說。

婚後,小兩口的日子過得雖然清苦,但也不乏甜蜜。他們從不和别人攀比物質生活,一門心思鑽研教學,全身心地撲在教學上。2014年,常宏和馬晶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我們不能常回老家,感覺最虧欠的就是雙方的父母。”常宏馬晶說,他們的父母一方在河南、一方在吉林,兩人每年隻能回兩次家。每次打電話,最怕聽到父母病了的消息,那種幹着急使不上勁兒的感覺特别難受。

常宏說,他們昔日的大學同學,有的開美術教育訓練機構變得很富有,有的成了畫家很有名氣,有的在一線城市成立了設計工作室……雖然他和馬晶在物質上不能和其他同學比,但二人享受着做園丁的幸福。

經過幾年的努力,常宏馬晶夫婦已經在鹽山買了房,他們盼着能早日将雙方父母接過來,一起共享天倫。

留守兒童的臨時父母

在鹽山縣千童中學,有很多學生屬留守兒童,平日裡缺少父母的關愛。

三年前,一位名叫王勇的學生在騎自行車時摔傷了胳膊,卻不肯說。王勇的同桌悄悄地把這事告訴給常宏。常宏二話沒說,趕緊蹬着自行車帶王勇去衛生室處理傷口。“常老師送我就醫的那天,我感覺像是爸爸在身邊。”王勇後來在一篇作文裡這樣寫道。

學生兵兵(化名)父母離異,産生厭學情緒,還吸煙、打架。怎麼辦?常宏就讓兵兵當班裡的生活委員,還加班加點給兵兵輔導功課。馬晶做了好飯也請兵兵來吃,還和兵兵談心。在常宏和馬晶的感化下,原來很愛逃學的兵兵開始踏實學習,還主動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學校裡的其他老師都說兵兵像變了個人。

在課餘時間,常宏與馬晶還常和學生們聊大學生活,帶學生們看照片“暢遊”清華、北大等學府和各地名勝,鼓勵學生們放寬眼界、逐夢高校。就這樣,多年下來,一屆屆的學生們都與他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從2009年到2018年,常宏作為特崗教師紮根偏遠鄉村學校10個年頭,因工作成績突出,于今年年初被調入鹽山縣教育局工作,現在是全縣的美術教研員。馬晶則繼續堅守在教育第一線,目前也是學校骨幹教師,同時擔任科研小組的組長。

夫妻倆當選“鹽山最美教師”

得知自己和夫妻馬晶被提名為2018“感動河北”年度人物候選人時,常宏老師謙遜地表示,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記者另從鹽山縣教育局獲悉,今年9月份,在鹽山縣2018年教師節頒獎典禮上,常宏馬晶這對特崗教師夫妻被授予“鹽山縣第二屆最美教師”榮譽稱号。

同僚們認可,學生們愛戴,給了常宏馬晶無限的工作動力。但談起家人,他們還是滿心愧疚。今年6月份,常宏的父親因腦出血緊急入院治療。他急匆匆地趕回家鄉,在醫院寸步不離地照顧了7天。但由于工作離不開,待父親病情好轉後,他立即踏上了返程的火車。“我是父親唯一的兒子,卻不能守在身邊盡孝,平時隻好托付姐姐和妹妹多照顧老人。”常宏說。

今年8月底,為了配合鹽山縣教育局拍攝紀錄片,常宏馬晶帶着孩子回了一趟吉林,看望了馬晶的父母。而他們上次回去,還是一年多以前的事。

“一家人見面時樂樂呵呵地,但離别時我們都哭了。”常宏說,一家人一起待了一天就匆匆說了再見。馬晶是家裡的獨生女,對父母更多了些牽挂和不舍。想着父母難受地望着他們離開的樣子,馬晶眼淚流了一路……

“我們從未後悔。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會一直攜手向前。”常宏堅定地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