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一個問題,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是什麼?答案可能會有很多,但我聽過最好的答案,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每個人都會老去,沒有人可以永遠年輕。
衰老是無可避免的事情,當時光流逝青春不再,人的生命漸漸就會像那落日殘陽般慢慢失去光彩,伴随着衰老,疾病和孤獨就如同飄來的烏雲,連這僅有的光輝都可能被遮住。是以,到了一定的時候,人就應該好好思考:等我老了以後,要如何去面對這些問題。

莊子
《莊子》曾講過一個故事:說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堯帝在走訪百姓的時候,因為堯帝很受人愛戴,是以老百姓紛紛祝他萬壽無疆,但是堯帝卻擺擺手說:謝謝你們的好意,我呀,還是希望自己活得短一點比較好!
那大家就很奇怪呀,哪有人不想長壽的呢?堯帝就解釋說:“壽則多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壽命太長了,不是件好事,活得越久,受到的恥辱就越多,是以堯帝謝絕了大家對他長壽的祝福。
追求長壽,是自古以來人類共同的願望,是以很多人還是對“長壽多辱”覺得無法了解,其實呢,你到養老院去走一走,很快就明白“長壽多辱”還真有道理。
當一個人老了以後,行動不便,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然後疾病纏身受到各種痛苦的折磨,身邊又沒有人陪伴自己,你說這樣的晚年生活,哪怕你銀行裡面躺着十個億、壽命可以活到兩百歲,估計也沒人願意。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晚年的時候,住在醫院需要依靠一根導管進食才能維持生命,他總是感歎長壽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巴金先生不需要擔心金錢,子女也很孝順,但他卻切身感受到了“長壽多辱”。
是以呢,人在老了以後,拼的根本就不是金錢和子女,一切都要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之上,因為财富和子女、都不能替代自己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一定要記住,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等于零。
但是,壽則多辱,并不僅僅是指有個健康的身體就可以了,老了以後身體硬朗活蹦亂跳,也不一定就有福氣。孔子說:老而不死是為賊,什麼意思呢?
老而無用、老而無德,為老不尊,這樣的人活着就是個“賊”,他偷了寶貴的光陰、偷了寶貴的資源,對全社會毫無意義和價值,那不就是個賊嗎?是以,一個人歲數大不是本錢,受人尊重,才是本錢。
而受人尊重的前提,是這個人有值得讓人尊敬的品德,是年輕人值得學習的榜樣,這樣的晚年生活,才能夠“老有所樂”,因為你一身都是正能量,别人都喜歡并且尊重這樣的老人,那麼他自己也會很快樂,如果還能夠老有所為,那當然會更好。
是以一個人老了以後,除開健康,還要有一筆精神财富,當這兩點都具備的時候,哪怕不靠子女不靠金錢也照樣福氣滿滿。人老了以後,拼的不是金錢和子女,記住以上兩點,充實自己感染他人,這樣的老人,才會越老越有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