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康王 第5節 湛阪之戰(上)

作者:千裡草人

#曆史故事#

楚康王 第5節 湛阪之戰(上)

楚康王是一位很想有所作為的楚王,他見楚國眼下可謂是國治民安,便将目光盯向了中原。不看不要緊,一看吓一跳,中原果然又出事了,而且是事關楚國的大事。

不過,這次出事地點不在老惹事的鄭國,鄭國此時已經歸順了晉國,其實前面已經講過,晉楚鄢陵之戰後,除了陳國、蔡國、許國外,其餘的諸侯都已經歸順了晉國。雖然楚國有時揮揮大刀吓一吓,會讓幾個牆頭草稍稍偏向楚國一點,但總體上,在整個春秋江湖,晉國是真正的盟主,所謂歸順楚國的那幾個小不點,實在是離楚國太近太近的鄰居,他們既怕楚國,更懼晉國。

其中有一個鄰居天天過着提心吊膽的日子,那就是許國。

楚康王 第5節 湛阪之戰(上)

許國,是春秋時期一個“流浪”國家,有趣伐?流浪狗我們聽說過,流浪的人也經常出現,如犀利哥和晉文公,但一個國家的流浪,貌似是奇聞,但确實是事實。

許國是一個姜姓諸侯,最早被封在許昌一帶,國小勢微,夾在許多比自己猛得多的諸侯中間,以委屈求全作為生存法寶,從不敢惹任何諸侯,但卻總被随便哪個諸侯欺負。

在春秋江湖,嘴巴上講着道義的都是那些大諸侯國,而實際上最行霸道之事的也是那些大諸侯國。象許國這樣的弱國,實在是不應該繼續生存下去,因為實在是太可憐。

許國單單被楚國侵略到讓國君“肉袒”便有兩次,肉袒前面我們講過了,國君在敵軍面前牽頭羊跪下認罪。鄭國也經常欺負許國,史料記載,在百餘年時間裡,許國被侵略十餘次,單單是鄭國,就打了許國九次。

後來許國實在混不下去了,便想着要換個地方呆了。于是,公元前576年,許國遷到了葉地,即今天河南省葉縣西南一帶。公元前533年,又遷到了城父,即今天的安徽省亳州東南一帶。在城父又混不下去了,公元前529年,又遷回葉地。過了五年,公元前524年,又在葉地混得成貧民,便再次遷至容城,即今天的河南魯山東南一帶。

楚康王 第5節 湛阪之戰(上)

遷至容城,是得到楚國容許的,因為許國表态将成為楚國忠實的附庸。正是因為如此,楚國才給了一塊地給許國人築城建都。

史料記載,一段時間以來,許國往往三五年便要遷一次,他們可不是遷都,而是遷國。國要怎麼遷?在春秋時期,土地其實是很多的,而人口卻是很少的,尤其是長年戰亂,人民得不到休養生息,人口的自然增長非常緩慢。

遷國,主要是遷兩件東西,一是祖宗的牌位及國之宗器,如祭祀用具和典章文書,當然,還有财寶。二是人口,将全國人民都帶着流浪到另外一個地方定居。簡單吧?

許國就這樣遷到了楚國的地盤,成為楚國附庸。

但許國與鄭國是有着世仇一般的沖突的,至少鄭國人是很喜歡揍許國人的。有一次鄭國又與許國起了沖突,沖突其實很簡單,許國自己看不住土地,前面說過,許國曾經遷到葉地,後來又拍屁股走人了,後來又回到了葉地,結果發現葉地基本上被鄭國占了。

楚康王 第5節 湛阪之戰(上)

你許國都流浪到不知哪裡去了,這裡已經是無主之地了,既然在我鄭國邊上,我不占誰占?

鄭國經營了葉地,安置了人口,結果你許國一看葉地好起來了,便提出要回葉地,這世上哪有這個道理?

鄭國人根本鳥都不鳥許國:小樣,你再啰嗦,當心我滅了你!

許國沒辦法便向老大楚國告狀。當時鄭國還是楚國的鐵杆小弟,于是兩國都到楚國那裡評理。許國手上功夫不行,但嘴上功夫一流,一頓叭啦,楚國一聽許國可憐呐,起了同情心,于是許國赢了這場官司。

鄭國火大了,心想你楚老大辦事不公,既然如此,那便歸順晉國得了。楚國一看傷眼了,這可不行,相比之下,鄭國重要得多,于是忙出來說:你們的事,你們自己辦。

楚康王 第5節 湛阪之戰(上)

自己辦太好辦了,鄭國就一個字:打。于是,許國人又委屈了。而且由于楚國不管不問的态度,讓一向受大國欺負的鄭國的悶氣,終于在比自己弱小的許國身上得到了發洩。于是,三天兩頭去欺負許國。前面說過,百餘年裡,單是正式的大軍出動侵略許國便達到了九次之多,更不要說日常的小打小劫了。

許國人的委屈承受力終于到了極點,既然你楚國老大不幫咱,那咱去抱晉國大腿吧。于是,許國對晉國說:晉老大,就讓咱許國跟您混吧。

好了,這便是許國惹出事來的曆史背景了。

楚康王 第5節 湛阪之戰(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