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在肥東縣長臨河鎮四頂社群,有一幢不顯眼的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那就是革命烈士蔡永祥的紀念館。55年前,作為守衛錢塘江大橋的部隊戰士,年僅18歲的蔡永祥在危急時刻舍身護橋,用生命樹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近日,沿着蔡永祥路,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走進蔡永祥烈士紀念館,感悟英雄精神。

蔡永祥烈士紀念館
危急關頭舍身護橋
蔡永祥,一心為公的共産主義戰士,于1948年出生于肥東縣長臨河鎮,1965年12月,應征來到浙江省餘杭教導大隊新兵連,1966年2月被分到浙江省軍區警備一營三連當守橋戰士。
1966年10月10日淩晨,蔡永祥在錢塘江大橋南頭的站崗時,一輛列車隆隆駛來。在列車燈光的照射下,他突然發現離他40多米遠的鐵軌上,橫卧着一根大木頭。如不立即排除,将會造成火車出軌、人員傷亡、大橋被撞等不可估量的損失,千鈞一發之際,蔡永祥毫不猶豫地迎着列車沖了上去,用盡全力抱起大木頭,向鐵軌右邊躍去,列車安全駛過,乘客脫險,大橋保住了,但他卻壯烈犧牲了。
蔡永祥舍身護橋、冒險救人的事迹,很快傳遍大江南北,感動無數幹部群衆。“當時,部隊召開了萬人追悼大會,大家一提起永祥都充滿敬佩之情。”蔡永祥的哥哥蔡永龍回憶。為表彰他的英雄業績,原南京軍區追認蔡永祥為中共黨員,并追記一等功。杭州市在錢塘江南端的月輪山上建立蔡永祥烈士陳列館,後增名為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如今成為浙江省、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以蔡永祥烈士命名的肥東蔡永祥路
烈士精神弘揚傳承
記者看到,蔡永祥紀念館青磚灰瓦,松柏環繞,顯得莊嚴靜穆。紀念館坐東朝西,有12間房屋,170多平方米。
瞻仰蔡永祥烈士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頭戴軍帽,身着軍服的蔡永祥銅像,面龐稚嫩卻目光堅毅。參觀紀念館,猶如翻開一本厚重的《蔡永祥傳》。一件件熟悉的生活物品,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一幕幕動人的畫面,生動講述了幼年、童年、少年蔡永祥的成長經曆,全面展示了一個勤奮好學、吃苦耐勞、舍己為人、不怕犧牲、忠誠于黨的英雄形象。2021年,該館被評為首批合肥市市直機關主題黨日活動基地。
據長臨河鎮宣傳委員程勝介紹,蔡永祥紀念館先後曆經兩次修建和布展,2012年被肥東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機關,并樹立了文物保護碑,2018年被評為合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4萬多人前來瞻仰,大多是機關和個人前來參觀學習,從蔡永祥的事迹中感悟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
蔡永祥以身報國的英雄事迹鼓舞和激勵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報效祖國。如今,以烈士命名的蔡永祥紀念館默默守在肥東家鄉,用烈士生前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為紅色地名點亮傳承。
彭紅玲 陳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
編輯: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