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曆史上和武曌并稱“呂武”,可見二位的諸多相似性。
作為女性攝政的鼻祖,人們想到的是一個殘暴的妒婦形象。是個殘殺功臣,迫害妃子及劉邦宗室的嗜殺悍婦。
這種看法,實在太過于偏頗。

呂雉劇照
其實這個女性從出場到謝幕,當中任何一次露面都極不平凡。無論是前期作為劉邦妻子的堅固後盾,還是後期作為一名定國安邦的政治家。
作為劉邦的大後方,她幾乎做到了無懈可擊的程度,幾乎找不到任何瑕疵!
高祖本紀中關于她的第一次印象是其母怒呂公把女兒許給劉邦。“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呂公一直指望這個女兒出人頭地,連縣令求親,他都沒答應。隻能說明此女才貌不凡,不然,精通面相的呂公怎麼會如此看重
呂後劇照
婚後,呂雉耕田養娃,自食其力。而劉邦繼續做他的亭長。“常告歸之田”僅一句話,劉邦是收了心的,他們是恩愛的。她當時應該是定海神針,深得劉邦的心。
“夫人天下貴人”田間除草的呂雉,讨水喝的老人對呂雉說其面相尊貴。
“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呂雉說追着天上的雲氣就能找到劉邦。
劉邦劇照
這兩件事,給了劉邦很多肯定和信心。他聽後都是“心喜”。而且是以事得到很多“欲附者”。
作為妻子,才貌雙全,又有勢力背景,既能安定後方,養老撫幼,又能堅定信心,扶持丈夫事業。這可能就是江湖傳說的旺夫。
彭城之戰後,呂雉成為了階下囚,兩年的人質生活,丈夫征戰外在,兒女下落不明,隻身颠沛流離困在楚軍。個中凄涼滋味誰能體會到。
随着劉邦稱帝,她也成了一國之母。作為國後開始,才真正凸顯了她的政治才能和抱負。
“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劉邦定乾坤,呂雉功不可沒。
她對劉邦的功績不止是早期的家務操勞,鼎力支援。也不止于長兄,侄子的戰功烘托。更是自身政治手腕的震懾。她是實作劉邦意志最堅定的執行者,很多時候非她不可。
趁劉邦外在征戰,和蕭何設計捕殺韓信用兵如神的韓信也沒想到他一世殺伐果斷,最後落在一介女流之手。計起刀落疾風驟雨又幹脆利落。
雖想鏟除異姓王,劉邦一直還是不忍殺韓信的,很難想象得知結果後,除了心喜之外,劉邦會不會對呂後有所芥蒂,有所防備呢。
彭越本已帶罪被流放,被呂雉騙回來做成了肉餅,熱乎乎的分給了諸侯們。還一針見血指出劉邦,你這是放虎歸山。
這一幕,是殺雞警猴的完美注解!
誰還敢反?誰還敢叛?這在皇權微弱的西漢初期鏟除了異姓王的同時,極大的震懾了各路諸侯。
被震懾的可能不止諸侯大臣,劉邦也不可能心無波瀾。
這也可以了解劉邦後期為什麼要廢太子。
愛妾和幼子,勢單力薄。呂後手腕驚人,又權勢遮天。愛姬幼子“萬歲之後不全也”似乎是肯定的事。再者太子“為人仁弱,不類我,如意類我"
無論哪種擔心,根本的就是擔心呂氏做大,下手狠黑,且沒有制衡!
面對劉邦的決議動搖,戚夫人的煽風點火。滿朝大臣勸阻,周昌甚至以死相勸。太子之位才得以保全。史記“賴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呂後私下跪拜周昌。
戚夫人劇照
這已經看出,劉邦已經無法撼動呂後了。
一是呂後行的端,坐的正,是個一無過錯的正統國母。
二是這些文武功臣集團大都和呂後有過并肩作戰的經曆,說是戰友也不為過。
三是呂後背後的兄長侄子都封為諸侯,實力盤根錯節,異常穩固。
四是劉邦本人雖有意更換,但也不是鐵了心去辦。他根本也沒找到他可以托付的人。呂後在他心裡應該是個複雜的存在。既是堅定的依靠,又是注定的威脅。有感激,有敬重,有信任,但也有忌憚,有芥蒂。
廢太子這一場博弈,劉邦内心本就沒有堅定的可行方案。呂後在名聲,義理,計謀,背景,人心向背都有傾倒性優勢。
所謂的商山四皓,我更相信那隻是最後取消廢太子的一個說辭,說給戚夫人的說辭。
高祖崩長樂宮後,呂後鸩殺劉如意,将戚夫人做成人彘丢到豬圈了。這也真是戚夫人自身造的孽!
仁弱的慧帝看到人彘後,慚不能治天下。“日飲為淫樂,不聽政”。
孝惠帝崩“發喪,太後哭,泣不下”。大臣陳平建議招太後親族進宮掌握重權。太後才“其哭乃哀”。
呂後不安,是因為怕臣子們作亂,召來親信穩固權威,方能安。大臣們害怕呂後大開殺戒,是為了自保。畢竟高祖駕崩時,她就有過全部族滅臣子的意圖。都怕啊!
呂氏掌權從此開始。呂後稱制,立傀儡皇帝。
劉邦 戚夫人劇照
削弱劉氏權勢,立諸呂為王。呂氏之女都強行嫁與劉氏王。穩固劉氏的心,達到穩固政權的目的。
趙王劉友不喜呂氏之女,被呂氏之女誣告。太後召趙王進京卻不接見他,不給他飯吃。趙王被囚禁餓死,并葬百姓墳墓旁。
後立劉恢為趙王,也把呂氏女嫁給他做王後。王後毒死了趙王的寵妾,趙王心灰意冷自殺。呂後知情後,撤了他的後代的王位繼承權。
呂後臨終前,告誡呂祿,呂産牢牢把握兵權。
呂後稱制時,實行無為而治來休養生息,天下安然無事。刑罪很少用,百姓衣食富足。“天下晏然,刑法罕用,衣食滋殖。”
縱觀呂後一生。真可謂跌宕起伏,人生百味,隻有這樣,方不負來世間一遭。
有過青春年少的愛情,有過上有老,下有小的底層農家婦女生活,坐過牢,做過人質,做過皇後,幾乎也是做了皇帝。
有颠沛流離的矢志不渝,有陰險狡詐的血雨腥風,全心全意鼎力助力丈夫,使勁渾身解數追逐穩固權勢。
呂後的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做法很符合她的位置和身份,這也可以了解為她的正統思想很濃。
為人妻時,全力協助丈夫。不管劉邦成敗也好,落地為寇也好,進監獄也好,做人質也好。一律甘心付出。
天下初定,安定後宮,甘願做劉邦的劊子手,為他排憂解難。始終站在在劉邦的身後。
作為國母,太子的生母。她籠絡朝臣,積極謀劃,應變靈活得當。
作為喪子的太後,唯一的兒子駕崩後,她為自己及呂氏籌謀。
每一個階段,她的做法似乎都合情合理。是一種符合她身份的做法。她不稱帝可能就是有這種思想的束縛。
在她位置上,我們很少發現呂雉有傑越不規的行為,看不到她像武後那樣明顯的霍亂後宮,也看不到她有編制谶緯的曆史。
有人說她是妒婦,已經身經戰亂,百般周旋,早已是個狂風暴雨都吞不下的政治家。如果小女兒心腸,那麼多妃子,美人,怎麼獨有戚夫人被毒害。
戚夫人傑越之心昭然,又付諸實踐。用更立太子這把刀明晃晃的挑釁威脅過她。
對她下手狠手,也是她這人确實可恨。要了寵愛還要政權和地位。對于有正統思想的呂後來說,恨之入骨也是常情。
都說她殘害劉家宗親。其實真正親手殺的是被餓死的那位。也是因為呂氏被排擠的女人心性。
其它幾位,隻要低調行事,隻要不威脅到她,幾乎都是放過的,更還有劉長,被呂後像親子一樣對待的。
都說她和武後相似,倒不如說武後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
武後飛身九五極有可能是吸取了呂後不稱帝的經驗教訓。
武後主張李,武聯姻。來自于呂後的呂氏女皆嫁劉姓王。
武後毒害王皇後,學習了呂後處理戚夫人。。。。
也許正是這些少數殘暴的手段被延續,進而放大了呂雉的悍婦形象。忘記了她實是有很多傳統美德的家庭婦女,也是個有抱負,有野心,有政策,有手腕的出色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