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辛格兩次談新冠,一次國内,一次中國,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關注我啊,我會持續輸出思維進階、人生成長、方法政策,讓我的一點思考翻過千山萬水,走到您的跟前,與您共鳴;更歡迎您轉發、分享、評論,讓别人看到您的眼光。

基辛格是一個中國人很熟悉的政治家。

他在20世紀70年代擔任美國國務卿,促成了尼克松總統的訪華,以及中美正式建交,對于中美關系的推進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1971年秘密訪華,訪華的具體數字已經很難統計清楚,有說80多次,也有說數百次的,具體次數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和我國五位上司人都有過多次接觸,

對于新冠病毒,他發表過兩次重要的講話。

2020年4月3日,在《華爾街日報》刊登評論。

2021年10月23日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錢穎一連線基辛格發表講話。

這兩次對話,一次在自己的國家對自己人說話,一次在公衆環境對中國人說,内容自然不一樣,分析他兩次表達的内容,你覺得他是一個“偉大智者”,還是“跳不出思維認知局限的退休老頭”?

基辛格兩次談新冠,一次國内,一次中國,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兩次對話的共同點:

1. 疫情仍未遠離,是以我們還不算真正進入後疫情時代,當然我們希望看到疫情的影響逐漸消散。疫情對我們的社會産生了重大影響。

2. 各國政府和私人機構應該盡力加強溝通,特别在那些并不存在争議的非政治議題上。他舉例瘧疾防控已經在世界衛生組織下很好地全球協作。在美國,他發文說:“吸取“馬歇爾計劃”和“曼哈頓項目”的曆史教訓,在全球範圍内尋求合作。”

他在自己國家發文内容有兩點可以進一步表明他的想法。

1. 他對美國政府,當時是特朗普時代,表達了不滿。原文如此:“幹實事,結束無意義的争吵。“開發一種新的技術來控制病毒感染,并讓疫苗能和巨大的人口數量相比對。各個城市,各州和各個地區都通過大量物資儲備,協調規劃和對科學前沿的探索,持續不斷地為抗擊流行病,保護人民健康做準備。”

2. 保持清醒。他說:“有很多國家會變成“有圍牆的城池”,統治者有時專橫,有時仁慈”,然而會因為新冠病毒大流行而煥發生機。美國需要保持清醒,捍衛啟蒙思想家不容易締造的民主和自由。

基辛格兩次談新冠,一次國内,一次中國,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第二點是他對美國政府的諄諄教誨。你看明白他想表達什麼意思沒有?在他眼中,控制新冠和民主自由哪個更重要?

他的話,我讀不懂。

按理說,隻要學過哲學,就應該明白:沖突有主次之分,主要沖突和次要沖突會在不同的情形下互相轉換。

也就是說,在一個他自己說“每四天死亡人數翻一番”的時候,是不是更應該看看國民哀怨無助的眼神?

根據美國自己資料,截至美東時間2021年10月30日,17時21分(中原標準時間10月31日淩晨5點21分),美國新冠肺炎确診病例累計達45949571例,累計死亡745674例。

基辛格兩次談新冠,一次國内,一次中國,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74萬人死于新冠。

跟以往美國災難比較一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116516

第二次世界大戰:405399

(硫磺島戰役 6821)

(珍珠港 2400)

北韓戰争: 36574

越南戰争:58209

海灣戰争:382

9.11事件:2996

阿富汗戰争:2400

總數:622476

現在,新冠74萬,還不止。

那“疫情突如其來,能力不夠”能不能成為比較大塊的遮羞布?

可問題是,不是公認“第一經濟實體、第一科技強國”?還被認為是“月亮最圓的國家”?

全世界推銷他們的民主,揮舞着民主大棒指東指西,難道讓這70萬人能活下來,共同呼吸美國的空氣,這不算民主?

看到他登在《華爾街日報》對美國的最後一天諄諄教導,突然,我覺得背後發冷。

再回到問題,他到底是“偉大智者”,還是“跳不出思維局限的老頭”?

說說你的答案,也轉發給你的朋友,看他是不是你朋友。

往期文章:

成績糟糕有三個根本原因,解決了,學習進步很快

袁隆平:五項成功人士的特質,千萬學到

研究了1500位高人,科學家揭示成功者的共性

富蘭克林自學寫作的方法,原文應該這樣譯,跟你讀過的不一樣

中考、聯考中,怎樣做到細心(三)

中考、聯考中,那些讓你 超常發揮的戰略戰術(二)

中考、聯考中,那些讓你超常發揮的戰略戰術(一)

怎樣塑造“三觀”,活出精彩人生

一個實體學定律,竟然告訴我們:“人應該怎麼活”

我積累半輩子得來的經驗教訓,孩子不當回事,怎麼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