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塵十七"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二拉開帷幕

作者:中華大教育網
"紅塵十七"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二拉開帷幕

6月8日,“紅塵十七——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二”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蘋果小區北區6号樓6-96的新銳藝術機構“牧雲社”拉開帷幕,這是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的第二場,本階段展覽将延續到6月14日結束。

"紅塵十七"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二拉開帷幕

兩周前,在北京的文化老字号“清秘閣”舉辦的“ 十七紅塵——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一,主辦方——“琂樂堂”用十七件面貌各異的中國繪畫作品,概括了藝術家創作生涯不同時期的生活境遇和人文思緖;這一次,“十七”與“紅塵”對調後的“紅塵十七”展覽,不僅是展覽名稱的簡單變更,更是系列展覽新意與深意的遞延。

"紅塵十七"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二拉開帷幕

林淑女,字香吟,台灣台南人,畢業于台灣文化大學美術系及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在近30年來的藝術生涯中,林淑女專注于中國傳統繪畫創作,并在台灣藝術教育館、台北孫中山紀念館等機構從事教學工作。

林淑女現場随機寫生,展示了深厚的藝術底蘊 林淑女親臨展覽現場,用“畫畫”代替“話畫”的方式展現她對藝術與生活的了解,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場“畫畫”是一場囊括“詩書畫印”的藝術創作,由林淑女在随機寫生中展現。詩、書、畫、印的結合,不僅是中國傳統繪畫技能的最高境界,更是中國傳統人文藝術表達的深層底蘊。當今中國藝壇,“路路皆通”者已然鳳毛麟角,而“路路皆能”者更是寥若晨星。由此,這一場“紅塵十七”中的“畫畫”共享,意義的難得不言可喻。

"紅塵十七"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二拉開帷幕

著名藝術史評論家、藝術家湯哲明曾為林淑女的藝術撰文:“中國近代的畫家,專精一門的居多,或山水、或花鳥,甚而專注得更精細,如專擅金石寫意的、尤能工筆人物的,兼及各科、工寫皆能的已是少數,每一項又都能獨樹一幟、自成面貌的就更是鳳毛麟角。台灣畫家林淑女是當代少見的山水、花鳥、人物,甚而書法、篆刻兼善,寫意、工筆,水墨、着色皆能的畫家。”

"紅塵十七"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二拉開帷幕

湯哲明文中的另一段話更是精凖總結了林淑女藝術道路的來路去程:林淑女青年時喜歡油畫而不喜歡國畫,相信這是許多學畫之人的真實感受,一般而言,直覺而具象的東西總是更能引起共鳴,而其後在藝術學院接受專業訓練,也無疑也為她的造型能力夯實了基礎。考入國畫科,研習工筆畫,并非是林淑女的初衷,而她竟在這一條路上踽踽獨行數十載,把一條小徑走成了滿目錦繡的大路,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對愈不喜歡的事物,我愈想去克服,深入去探究自己為什麼不喜歡,然後找出其中可以接納的、可以發揮的領域”,除卻個性使然,這“可接納”與“可發揮”的地方也正是中國畫的令人喜愛之處。

據琂樂堂負責人介紹,林淑女藝術的最大特點不僅在于其細膩、靈動的表現風格,更在于她在繪畫、書法、篆刻等傳統藝術創作上均有所造詣。該負責人表示,藝術品不完全是符号概念,它們應該與欣賞者産生情感的共振,成為激發藏家思考生活、世界、自我的媒介。而在“後泡沫時代”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藝術品投資消費的形态有所改變,收藏的基調随之調整,對于藝術品價值的判斷能力需要優秀的機構和藏家本身的學習來建構。

"紅塵十七"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二拉開帷幕

據介紹,“琂樂堂”這個全新的文化藝術營運品牌從正式亮相開始,将不拘于舊俗貫徹到底,不僅于形式上在三個月分别用“十七紅塵”、“紅塵十七”與“紅塵今古”三場系列展覽展現、剖析藝術家的創作核心。

"紅塵十七"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二拉開帷幕

“紅塵十七——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二”是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的第二場,展覽将延續到6月14日結束。“紅塵今古”林淑女藝術北京首展系列三,将于7月6日—8月30日開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