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詩酒有着許多不解之緣,他曾在《襄陽歌》裡寫道:“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足以看出李白是多麼地愛喝酒。自從杜康造酒以來,這一股彌散着千年的香氣,從古至今,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頗有韻味的一部分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一、李白有多愛喝酒?</h1>
當酒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流傳下來,人們喝的就不是酒,而是故事了。對于酒,文人雅士更是喜愛,許是三杯兩杯過後,酒興助詩興,如蘇東坡在中秋佳節,把酒問青天,又比如白樂天在下雪天邀請劉十九“能飲一杯無”的閑适,要說對酒最為喜愛的當屬李白了,他所流傳下來的是詩歌中,其中提到“酒”的就多達兩百多首。

李白曾在《客中作》中寫到:“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首詩是李白進入長安之前所寫,這個時期的李白還是一位意氣風發的少年,雖身在他鄉,但有美酒相伴,倒也不覺得有一絲鄉愁了。
詩裡提到的美酒散發着郁金香氣,在古時候,郁金是一種香草,它的根塊可以用來入藥或者泡酒,帶有香氣,經久不散。用它泡出來的酒的顔色是金黃色的,很是漂亮,再加上用玉碗這樣精緻的器皿來盛這樣的美酒,看起來就像是琥珀那樣的漂亮。雖然這首詩描繪的是酒的香氣與色澤,但是像李白這樣愛酒的人,什麼樣的酒沒喝過?這裡讓他忘記鄉愁的不僅僅是美酒,還有盛情款待的主人家。
是以這首《客中作》與别的抒寫離别之愁的是不一樣,它是以一種樂觀向上的情感來寫的,雖身在他鄉,卻無憂愁之感。充分展現出了他的詩的浪漫與豪情,也展現出了李白豪放不羁的個性。
這個時期的李白,肆意潇灑,仗劍天涯,為着自己心中的那個讀書人的夢:做一位治世之能臣,一路奮鬥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二、李白都喝過哪些酒,度數怎麼樣?</h1>
古人喝的酒跟我們現代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那個時候的釀酒技術遠遠沒有現在發達,也不會有什麼添加劑的。就拿唐朝出現的這幾種酒來說吧。首先要說的是米酒,這可能是我們中國出現得最早的酒了。顧名思義,米酒就是用大米配制的含有酒精的一種低濃度飲料,還有一種就是高粱酒,這兩種酒都是屬于糧食釀造酒,度數相對來說比較低,也都比較常見,釀造技術也不是很複雜,也是很多普通群眾能夠消費得起的。
李白的《贈段七娘》中有“千杯綠酒何辭醉”,這裡提到的綠酒其實就是米酒,它是通過大米加水再加酒曲,然後放入酒缸中密封起來,等它自己發酵,過一段時間之後,就形成了這種酒,但是由于釀造技術比較粗糙,是以釀出來的酒裡面會有一些綠色的浮沫,看起來就像一隻隻綠色的螞蟻一樣,就像白樂天在《問劉十九》裡描繪的那樣:“綠蟻新醅酒”。并且不止白居易、李白等人說到這種綠酒,馮延巳在《長命女》中也曾提到“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是以當時這種酒應該是很常見的,但是由于釀造技術不發達,這種綠酒,也就是米酒才會呈現出這樣一種顔色。
那麼這種酒喝起來是什麼味道,一般來說用糧食釀造的酒都是比較香的,在釀造的過程當中,這些糧食經過發酵很多都糖化了,是以喝起來有點甜甜的,這味道大概就跟現在的“醪糟”一樣吧。
除了米酒之外還有燒酒,古時候稱燒酒為燒刀子或者火酒,也就是白酒。當然這是不能跟我們現代意義上的白酒相比較的,這種白酒這是一種蒸餾酒,但是唐朝那個時候的蒸餾技術隻是用蒸煮的方式産生蒸汽,況且這個蒸餾技術其實不大用在釀酒上面,而是用在煉丹上面。其實這種燒酒它不過是将綠酒經過反複蒸煮所提煉出來的而已,而在反複蒸煮的過程當中,酒精的度數也會相對升高,是以燒酒的度數相對來說比米酒要高,但是相比起現在白酒的度數還是要低很多,這大概就跟我們現在的啤酒差不多的度數吧。
在唐朝還有一種酒,就是葡萄酒,當然這種酒是從外邦帶進來的,據《太平禦覽》記載,公元640年,唐太宗率領軍隊攻破高昌國後獲得了葡萄酒的釀造之法後,随後,葡萄酒就慢慢開始在唐代興起了。
李白的《襄陽歌》裡對于葡萄酒也有一定的描述:“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葡萄酒主要是由葡萄釀造而成,不僅顔色好看,味道也是甜甜的。但是這種酒雖然好喝,也不是人人都喝得起的,畢竟是從外邦流傳過來,它的價格相對來說就要貴一些,這自然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夠消費得起的。
綜上所述,其實在唐朝主要流行的還是米酒,畢竟釀造簡單,成本不高,很多人才消費得起。而這些酒,喝起來都是甜甜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三、李白的酒量怎麼樣?</h1>
在了解了唐朝的那些酒之後,我們就來看一看詩仙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裡提到“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大概意思就是李白喝一鬥酒,就能寫一百首詩。那麼一鬥酒是多少呢?
鬥的本義是盛酒的一種器具,同時也是用來計量糧食的工具。在《說文解字》裡面是這樣說的:鬥,十升也,象形,有柄。也就是說一鬥等于十升,按照現在的算法換算過來差不多是十六斤。如果按照這個量,李白的酒量在我們現在還是非常厲害的了。但是,這裡的鬥指的是盛酒的容器,并不是指容量機關。一鬥就大約相當于我們現在的二兩三兩的樣子,也就是一杯的樣子吧。
再回過頭來看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杜甫描繪别人時是這樣的:“汝陽三鬥始朝天”,“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鲸吸百川”,“張旭三杯草聖傳”,“焦遂五鬥方卓然”看看這一個個的人,喝酒都挺厲害的,汝陽王李琎喝酒三鬥才上朝拜見天子,左相李适之喝酒就特别地厲害了,像是鲸魚吐納百川一樣,每天都喝啊。張旭三杯酒下肚就落筆成書,焦遂五鬥酒後,才思靈活,驚豔衆人。
而看杜甫描繪李白喝酒的畫面是“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說他喝了一鬥酒後就醉了,随後竟然在酒館裡睡着了。看來李白的酒量似乎也不怎麼樣嘛。至少比起前面幾個人,李白的酒量還是趕不上的。再一想到唐朝的酒普遍度數都不高,可能李白喝的這一杯酒就跟我們現在的啤酒一樣,好家夥,原來李白是一杯倒呀。
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覺得文章好的朋友們,可以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嗎,每天都會給您帶來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