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希望我的父母這樣做……”聽聽孩子的心聲吧

“當我做錯事了,希望媽媽能先聽聽我的心聲,而不是直接暴怒…”

“我不希望父母的眼中映着我,希望那裡多一點他們自己的影子。”

孩子眼中的理想型家長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孩子的心聲。

不提學習“父慈子孝”,一提學習“雞飛狗跳”

家住鄭州市鄭東新區的王女士夫婦倆最近被女兒樂樂叫去“開了個會”。

樂樂坐在客廳,示意爸媽也坐下,開口說:“我知道自己的目标,我也有自己的學習節奏,我一回到家,你倆能不能别追着我問這問那?”

确實,樂樂今年升入國中,入學時成績還不錯,最近由于沒有月考和作業,回到家看看書,玩玩遊戲。

王女士看着女兒這麼“放松”,總覺得心裡沒底,忍不住唠叨了幾句。

“樂樂,你課上的内容都學會了嗎?”

“今天的作業寫完了吧?”

……

殊不知,這樣的唠叨在孩子聽來特别“刺耳”,是以,才有了開頭那場“家庭大會”。

做孩子希望的父母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面臨雙減的實施,家長該如何與孩子和睦相處呢?

鄭州市鄭東新區外國語學校、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程倩最近在七年級學生中做了一個調查,名字叫“真希望我的父母這樣做”。

孩子的回答令人深思。

孩子們的回答是

“希望父母能聽我把話說完。”

“希望我堅持不下去時父母能逼我一把。”

“希望父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沖我發火!”

“希望媽媽能積極配合老師的通知,不要讓老師總是催促。”

你的孩子有沒有跟你說過類似的話?

而你有沒有打斷過他們說話?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們的親子關系可能需要下面四種“武器”了。

裝備四種“武器”,做個好家長

“你的孩子沒有告訴你,他希望你做到這四點?”程倩說,其實,很多家長不知道,達标下面這四個标準的家長,就是孩子眼中的好家長。

大家不妨跟自己做個對照。

第一, 渴望陪伴。

孩子畢竟是弱小的,他其實比你看起來更需要你。

第二, 注重隐私。

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

第三, 希望溝通。

這個社會不需要大家長主義。你尊重孩子,尊重他的感受和想法,他才會對你敞開心扉。

第四, 情緒穩定。

教育的本質,是傳遞正确的價值觀念,而不是情緒。

如果你的情緒不穩定,就不要跟孩子有激烈的言語交流。

如果孩子的情緒不穩定,也要避免激烈的言語交流。

程倩說,要想讓孩子成熟地管理情緒,你得先成熟行事。

當你做到這些,相信你一定會收到自己孩子的暖心回答。

比如,在程倩的調查中,很多優秀父母帶出的孩子,回答都很暖心:

“希望媽媽能給自己買點兒精華、面霜之類的護膚品,50多歲了,還沒用過幾次真正好的化妝品。”

“希望媽媽晚上能多睡會兒,我小時候她為了照顧我睡不好,現在我大了,希望媽媽多花心思照顧自己,多睡會兒……”

雙減時代下,家長如果能提前“武裝”上溝通“武器”,相信一定能收獲溫馨的家庭氛圍、和諧的親子關系。

來源: 河南省教育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