擡頭望是繁星點點,低頭看卻是巨石斷崖。黑夜中,一個個藍天隊員顯得格外渺小,他們僅靠一盞頭燈,在幽深的山谷裡摸索前行。
“您好,請問是房山藍天救援隊嗎?我們在山上下不來了。”10月30日下午6點左右,剛忙完義務消殺作業歸隊的藍天隊員接到了一通求助電話。最近,北京迎來賞秋時節,藍天隊員的山野救援任務陡然增多。
此時,窗外天色已暗。隊長趕緊叫住打算回家吃飯的消殺隊員,“任務來了,泗馬溝村附近的野山,10個人被困斷崖,去不去?”
通知、建群、報備、出發!不到10分鐘,一支20多人的救援隊伍成行,其中不少人從家出發,飯都沒來得及吃。
晚7點左右,第一梯隊到達山腳下。記者跟随3名藍天隊員率先進山。根據被困驢友發來的定位,藍天隊員憑借多年救援經驗,選擇了一條最快的營救路線——沿着山谷直上600米,就能找到被困者。

雖然手裡都有照明燈,黑暗依舊濃得化不開,每個人隻能看清自己眼前一米見方的範圍。
剛進山谷時,藤蔓荊棘叢生,一腳深一腳淺,稍不留意就被它們纏住雙腳。随着海拔升高,亂石增多,如犬牙交錯,插在谷底,燈光一打,泛起冷峻的光。
“小心!千萬不要踩黑色的地方。”在一處20多米高,幾乎垂直的大斷崖下,打頭陣的隊員“閃電”提醒大家有溪水出現,黑色的地方是青苔,非常濕滑,“絕對不能踩!”
蹬着崖壁上僅有的幾個縫隙,大家艱難地爬上崖頂。記者轉頭看,來時的路早已被黑暗吞噬,剛才一旦一腳踏錯,後果不敢想象。
“還有500米!”“400米!”“隻剩200米了!”……另外兩名藍天隊員“啊俊”和“萍萍”不時播報着距離被困者的遠近。直到被困者聽到藍天隊員的呼喊,興奮地回應着。
短短600米,3名藍天隊員爬了一個半小時。晚上8點半左右,在一處斷崖頂上,見到了被困者。
被困者共10人,3男7女,其中還有一名12歲的孩子。他們一邊感謝着一邊又自責着,“我們今天是來看紅葉的,太相信網上的穿行軌迹,結果迷了路。你們來之前我們都做了檢讨,那男孩打算回家寫篇作文。”
因為被困人員衆多,下山時,藍天隊員選擇一條路途較遠但相對安全的山路。晚上10點左右,全部人員安全到達山下。
此時,又有兩起山野救援任務傳來,藍天隊員就地整隊,再次出發。
記者手記:
10月30日,記者在房山采訪藍天救援隊義務消殺作業時,碰巧遇上了這起山野救援。除了對深夜山野救援的困難有了切身的感受外,也對那句“珍愛生命,遠離野山”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山腳準備爬山時,幾名村民看到了藍天隊員。因為經常看到他們出任務,彼此都成了熟人。“這些驢友太不負責,自己不顧危險不說,還讓咱們藍天隊員大半夜去救,隊員也有家人,他們也會擔心啊。”
但藍天隊員都表示昨晚的救援還不是最難的,不在嚴冬或者酷暑,被困者也沒有在遙不可及的峰頂,更沒有傷員。
下山時,一名驢友說,他們平時工作壓力大,普通景區不如野山驚險刺激,可以釋放壓力,但殊不知,一旦被困,處于危險的不隻是他們,還有救援人員。
不知有了這次被救經曆,這些驢友是否還想再爬野山呢?
來源:北京日報用戶端 記者 張宇
流程編輯:u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