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倚鐮山田川腴,南臨洛渭瓜果馥。”在衆多大荔坐标中,瓜果之鄉的美譽最為直接也最為貼切。1800平方公裡大地上,現代農業唱着歡快的歌謠,美麗鄉村輝耀豐收的五彩,75萬大荔兒女在智慧和勤勞中追逐幸福的腳步歡快。

大荔天生是個務農的好地方,關中平原東部最寬闊地帶,平展展的肥沃地150萬畝,黃、渭、洛三河潤澤其間,宜糧宜棉更宜瓜果菜,黃河三角洲的富裕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盡然展現。“陝西農業看大荔,大荔農業看設施”。二十多年前哪個枯寂的冬日,馮村船舍的一幫大老爺們舍棄熱炕頭,背着冷馍遠赴山東壽光學藝,自此大棚設施技術落根大荔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從西瓜到油桃黃瓜再到冬棗,從幾棚到千棚再到萬棚億元,洛河兩岸、黃河灘地盡掀熱浪,再也沒有停歇。埝橋黃營群衆學河北灤縣種植大棚葡萄,砌暖牆、蓋塑棚,“西北第一棚”收入過萬,鄉親們數着大把票子的手抖得不聽使喚。安仁小坡給鹽堿灘冬棗扣棚子,曆經十餘年“萬畝冬棗園”冬棗夏熟錯時發财。大荔,一派生機盎然的田野,科技意識、創新意識和敢字當頭的開創精神彌漫在空氣中,經過多次換代更新的優質農産品,甜瓜是紅肉的,梨卻是紅皮的,大棚冬棗讓山東沾化返過來師傅學徒弟,葡萄一年兩熟品質遠賽原産地,哈密瓜上市比新疆還早還甜,油桃耐貯運貨架期長效益高……在大荔你必須承認,富裕不僅可以在地裡種出來,還可以把富裕種得異彩紛呈。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這裡因肥沃、因勤勞而五彩缤紛,徜徉其間,你會因熱愛因流連而歌唱,父老鄉親玩轉農業潇灑自如神采飛揚,使得這方土地變成了五彩的花海、歌唱的舞台。
大荔的文化源頭和曆史根脈深植于農村,建設美麗鄉村、留住鄉愁記憶,讓鄉村成為放飛夢想的田園、傳承記憶的故園、享受幸福生活的家園,一場轟轟烈烈的美麗革命讓陝西大荔與浙江安吉齊名。全域規劃整縣推進,城鄉一體理念下自然生态、宜居村莊、特色小鎮、現代園區互相融合;城區、景區、鄉村互促互帶,修道路、搞綠化、建廣場,農村像城市一樣投入、建設、管理,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美麗鄉村看生态,清垃圾、拆違建、搞整治,蕩劑了鄉村一切備援之物,廣大群眾“美”的意識覺悟就此喚醒點燃,“樹繞村莊、水滿澇池、鄉韻鄉愁、生态宜居”成為幸福生活日常寫照。美麗鄉村看産業,百公裡百萬畝美麗産業風景區閃亮登場,全域農業公園有機融合美麗鄉村、鄉村旅遊、脫貧攻堅,“絲綢之路·美麗大荔”國際馬拉松賽、世界名校龍舟賽讓全中國全世界認知了大荔如此美麗。美麗鄉村看文化,以文育人塑造美麗人民,美麗銀行覆寫縣鎮村三級,“兩改”移風易俗崇善向上,一枝一葉總關情,人和物的共同發展讓美麗大荔充滿人文之美。2014年1月11日,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走進大荔慰問演出,美麗大荔幸福鄉村以獨有的傳統文化、民風民俗、特色産業,深深留在了全國億萬觀衆的記憶裡。
大荔有優等的土地,大荔有豐富的物産,大荔更有樸實大義睿智創新的人民,這是河流文化、山塬文化、沙漠文化、川道文化融合發展的必然産物。從文化源流講,大荔既是黃、渭、洛三河交彙之地,也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彙融合之地。萬年前的早期智人以漁獵為生,公元前約千年狄羌大荔戎注入遊牧方式,與這片豐美寶地上枝繁葉茂的農耕實踐融入融合,大荔便成了海納百川的文明成果富集區。人文資源得天獨厚,品位高、種類多、組合優的特點凸顯,漁獵、遊牧、農耕三種“文化”“文明”成果輝煌。堪稱曆史活化石的文化遺産豐富多彩,琳琅滿目的文物、亘古震驚的建築,一草、一木、一石都承載萬千神秘符号,傳遞人類智慧和遠古資訊。大荔社會文化在相容并蓄中不斷發展壯大,吃的帶把肘子、同州西瓜,品的同州梆子、大荔面花,有血性的民族英才楊堅、閻敬銘、張奚若、王進喜,複合型的創新創造精品精英層出不窮。憨快的大荔人極富首創精神,不服天不服地,改造大自然的征程千古承繼,祖祖輩輩艱苦創業、執着追求,農業生産條件日複一日逐漸改善,旱澇保收、糧棉高産,無數個幸福夢想在前赴後繼中一一兌現,唱響了黃河西岸最為高亢嘹亮的奮進勁歌。
從曆史走來向未來走去,大荔浸潤濡染了太多的靈氣、秀氣和喜氣,如同富含多種營養的瓜果一樣,生活在美麗大荔,品享的是幸福、甜蜜與快樂。
-作者-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縣融媒體中心主任 王小民
來源:同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