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倚镰山田川腴,南临洛渭瓜果馥。”在众多大荔坐标中,瓜果之乡的美誉最为直接也最为贴切。1800平方公里大地上,现代农业唱着欢快的歌谣,美丽乡村辉耀丰收的五彩,75万大荔儿女在智慧和勤劳中追逐幸福的脚步欢快。

大荔天生是个务农的好地方,关中平原东部最宽阔地带,平展展的肥沃地150万亩,黄、渭、洛三河润泽其间,宜粮宜棉更宜瓜果菜,黄河三角洲的富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尽然展现。“陕西农业看大荔,大荔农业看设施”。二十多年前哪个枯寂的冬日,冯村船舍的一帮大老爷们舍弃热炕头,背着冷馍远赴山东寿光学艺,自此大棚设施技术落根大荔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从西瓜到油桃黄瓜再到冬枣,从几棚到千棚再到万棚亿元,洛河两岸、黄河滩地尽掀热浪,再也没有停歇。埝桥黄营群众学河北滦县种植大棚葡萄,砌暖墙、盖塑棚,“西北第一棚”收入过万,乡亲们数着大把票子的手抖得不听使唤。安仁小坡给盐碱滩冬枣扣棚子,历经十余年“万亩冬枣园”冬枣夏熟错时发财。大荔,一派生机盎然的田野,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敢字当头的开创精神弥漫在空气中,经过多次换代升级的优质农产品,甜瓜是红肉的,梨却是红皮的,大棚冬枣让山东沾化返过来师傅学徒弟,葡萄一年两熟品质远赛原产地,哈密瓜上市比新疆还早还甜,油桃耐贮运货架期长效益高……在大荔你必须承认,富裕不仅可以在地里种出来,还可以把富裕种得异彩纷呈。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里因肥沃、因勤劳而五彩缤纷,徜徉其间,你会因热爱因流连而歌唱,父老乡亲玩转农业潇洒自如神采飞扬,使得这方土地变成了五彩的花海、歌唱的舞台。
大荔的文化源头和历史根脉深植于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让乡村成为放飞梦想的田园、传承记忆的故园、享受幸福生活的家园,一场轰轰烈烈的美丽革命让陕西大荔与浙江安吉齐名。全域规划整县推进,城乡一体理念下自然生态、宜居村庄、特色小镇、现代园区相互融合;城区、景区、乡村互促互带,修道路、搞绿化、建广场,农村像城市一样投入、建设、管理,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美丽乡村看生态,清垃圾、拆违建、搞整治,荡剂了乡村一切冗余之物,广大民众“美”的意识觉悟就此唤醒点燃,“树绕村庄、水满涝池、乡韵乡愁、生态宜居”成为幸福生活日常写照。美丽乡村看产业,百公里百万亩美丽产业风景区闪亮登场,全域农业公园有机融合美丽乡村、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丝绸之路·美丽大荔”国际马拉松赛、世界名校龙舟赛让全中国全世界认知了大荔如此美丽。美丽乡村看文化,以文育人塑造美丽人民,美丽银行覆盖县镇村三级,“两改”移风易俗崇善向上,一枝一叶总关情,人和物的共同发展让美丽大荔充满人文之美。2014年1月11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大荔慰问演出,美丽大荔幸福乡村以独有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特色产业,深深留在了全国亿万观众的记忆里。
大荔有优等的土地,大荔有丰富的物产,大荔更有朴实大义睿智创新的人民,这是河流文化、山塬文化、沙漠文化、川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文化源流讲,大荔既是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地,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万年前的早期智人以渔猎为生,公元前约千年狄羌大荔戎注入游牧方式,与这片丰美宝地上枝繁叶茂的农耕实践融入融合,大荔便成了海纳百川的文明成果富集区。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品位高、种类多、组合优的特点凸显,渔猎、游牧、农耕三种“文化”“文明”成果辉煌。堪称历史活化石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文物、亘古震惊的建筑,一草、一木、一石都承载万千神秘符号,传递人类智慧和远古信息。大荔社会文化在兼容并蓄中不断发展壮大,吃的带把肘子、同州西瓜,品的同州梆子、大荔面花,有血性的民族英才杨坚、阎敬铭、张奚若、王进喜,复合型的创新创造精品精英层出不穷。憨快的大荔人极富首创精神,不服天不服地,改造大自然的征程千古承继,祖祖辈辈艰苦创业、执着追求,农业生产条件日复一日逐步改善,旱涝保收、粮棉高产,无数个幸福梦想在前赴后继中一一兑现,唱响了黄河西岸最为高亢嘹亮的奋进劲歌。
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走去,大荔浸润濡染了太多的灵气、秀气和喜气,如同富含多种营养的瓜果一样,生活在美丽大荔,品享的是幸福、甜蜜与快乐。
-作者-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王小民
来源:同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