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對于蘇州人來說,過年興許是多三分慶祝而又少一分儀式的。在蘇州,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作為祭祖的冬之夜,也承擔了更多的儀式性的文化情感。而過年,或者至少說年糕,已經變成一種纏繞在生活中淡淡的甜蜜,而非是過年的濃油重彩了。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年糕禮盒

01

五顔六色的松糕

/ 簡簡單單的方糕 /

在年糕禮盒中最多的便是五顔六色的松糕了,它們仿佛是花花綠綠的玩具一般,裝點在盒子中。

松糕最著名的便是的方糕。簡簡單單的名字,簡簡單單的形狀,做成正方形扁扁的一塊,面上印着花紋。有些店家印上“方糕”二字,有些印着餡心的“玫瑰”、“薄荷”二字。更有追求的店家也會印上一些梅蘭竹菊或是園林風景之流。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方糕

方糕大概巴掌大,也是禮盒裡有排面的部分。有些食肆裡會做一些四公分見方的小方糕,在年節的宴席中作為甜品奉上。方糕内裡的餡心分為玫瑰和薄荷,是紅綠兩色濃稠的糖油。糖油是白糖和豬油熬煮,成為粘稠的一勺,在舊日裡,這便是甜蜜和豐饒的意味了。如今方糕内餡多為豆沙了。

松糕又能做成許多形狀和花樣。在古時候,為了讨富商或者官家歡心,便研究出了許許多多的糕模子。有的雕花,有的綴上鳥獸,也有圓有方,加上各色色素如紅曲、菜汁,便能做出花團錦簇的一盤,供大戶人家的小姐作點心吃。還可以以玫瑰、豆沙、薄荷,做出不同的層次增添花樣。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放在松糕上的果子蜜餞也有許多,最多的便是紅綠絲。用桔皮或者梅子切成細絲,用糖和色素腌漬,便可以放在大多數糕團上作為裝飾。較為進階的松糕裡還會加入松子或者核桃,給軟糯的糕餅中增加一點别樣的口感和味道。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自己做的雙色松糕

也有大塊的松糕。在我小的時候,家裡閑暇還會做一點。上好的米粉拌上一點水,再用粗篩篩過,用紗布攏成一圓,然後便是小孩子的狂歡了,蜜棗、蜜豆、冬瓜糖、瓜子仁,如同開糖貨鋪一般往上面撒。“多加兩顆蜜棗!再給我一顆現在吃!”小孩子就圍在旁邊撺掇。因為是自家吃,也不考慮成本和美觀,最後蒸出來鼓鼓囊囊一大塊,連吃不掉的蜜餞都放上去了!又分成幾片,小孩子就在旁邊認認真真地數:“爺爺一塊,奶奶一塊,我一塊,我要這塊蜜棗多的。”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自家做的紅豆松糕

02

豬油年糕

/ 是蘇州真正意義上的年糕 /

年糕自然也有鹹味的,含混地被叫做豬油糕。蒸了細膩的白糕,用棉紗線分成一兩的大小,抹上帶有鹹味的豬油,用保鮮袋包好。比較實在的店家會放一些豬油丁,揉在年糕裡。倘若一口咬下去,吃到了豬油丁,就好似中獎了。這樣的糕更多的時候會在早餐攤看到,并不擺在面上,而是放在下面的抽屜裡保溫。尋常的小年輕匆匆來買早飯,也大多是豆漿和煎餅之流,老人卻樂呵呵地踱步過來:“豬油糕還有麼?”于是買兩塊,回去和老伴分享。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鹹豬油糕

另有一種甜味的豬油年糕,分為紅綠兩色,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年糕了。過年前,家裡便會從糕團店買回兩塊,有時候也會得親戚朋友贈送,放在冰箱裡。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傳統年糕傳統吃法

年初一早上,大家都在被窩中,誰也不肯起來。

“早飯吃什麼?”這時候,沒有人想要起來煮粥,點心店也都閉門休假。

“吃年糕吧!”于是一人起來,熱上油鍋,年糕切片,打散一個雞蛋。

這便是蘇州人最傳統的吃法了:薄年糕片粘上雞蛋,輕輕煎過,堆在盤子裡,便是一頓早餐。紅色是玫瑰味,綠色是薄荷味,又各自嵌了豬油丁。煎熱以後,雞蛋的香味,玫瑰和薄荷的甜味,豬油的豐腴,瞬間能夠打破清晨的慵懶,給新年注入甜蜜的活力。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另一種簡單又快捷的早餐點心便是春卷。家裡大多在年前便準備許多春卷,在冰箱裡冷凍,想吃時便取出來。這其中便有年糕春卷,便是把紅綠的豬油年糕切成條,包在春卷中。春卷炸透時,年糕便化作流心,能讓人牽出絲來,仿佛芝士一般了。這樣的吃法已經不多見了,在速凍春卷大行其道的當下,也隻有家中的老人在講古的時候會偶爾提起:“說起來,春卷裡面還能包年糕呢。”然而今年的春卷已經備好,想要吃到便又要等下一年了。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春卷裡夾年糕條現在很少見了

更多的時候,蘇州人稱的年糕是仿佛甯波年糕的白年糕。這樣的年糕不在糕團店裡賣到,卻是在菜場賣米面的攤位能夠見到。以前還有散裝的年糕片可以稱量,現在卻隻能看到超市裡依托着“火鍋年糕”而興盛的包裝産品了。這樣的年糕無所謂過年吃,在平時也是作為日常餐食的調劑。如若前日剩菜太多卻有沒有新煮米飯,便說“吃炒年糕吧。”去市場上買來年糕片,同剩菜炒成一鍋,熱氣騰騰地非常開人胃口。到了冬天,青菜和白菜都甜了,有時便會想吃湯年糕。在冬日裡的早上吃上一碗煮了青菜的湯年糕,連門外的北風似乎都少了兩分。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炒年糕

但是,年糕的味道終究是淡了,舊時能給勞動人民提供能量和飽腹感的糯米制食品在如今的生活模式和物質水準下終究被沖淡了色彩。如今,二月二再也不會因為要下地幹活而備上撐腰糕了,冬至吃團子也幾乎成為了風俗記載裡的舊事。在南韓有芝士年糕傳來,日本的三色團子似乎也成為了年輕人的時髦小吃。

再說一遍,我們過年不吃餃子

韓式芝士年糕

興許,在未來,年糕的故事也會以新的方式續寫吧。于是在新的年裡,也會有新的味道,融化在年糕裡。

.

不管今天你是吃餃子還是吃年糕,小編都祝你新春快樂,更要身體健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