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巡守城智計百出堪比諸葛,卻因糧絕後吃人被史學家诟病

作者:芥子書屋

守睢陽作

唐,張巡

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

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

屢厭黃塵起,時将白羽揮。

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

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張巡,生于709年,唐代安史之亂時,任真源(今安徽亳州西)縣令。

張巡守城智計百出堪比諸葛,卻因糧絕後吃人被史學家诟病

張巡像,載于《晩笑堂竹莊畫傳》

天寶十四年(755年)冬,安史之亂爆發。天寶十五年,張巡起兵對抗燕軍,響應者千餘人。與單父(今山東單縣)尉賈贲等人率軍攻入雍丘。并在此屢破攻城的燕軍,堅守危城不失。

這時,城中約有兩千守軍,而城外有四萬大軍攻城。張巡留一千人守城,自率一千人,分成數個小隊,突然從城中殺出。燕軍雖衆,但事出突然,頓時大亂。張巡身先士卒,帶甲而食,裹傷戰鬥,堅守雍丘達六十多天。

雍丘張巡實作了曆史上真正的“草人借箭”。經過長時間戰鬥,軍中已無箭對敵。晚上,張巡令士兵們給草人穿上黑衣,從城上慢慢放下。燕軍放箭,到早上才發現是草人。一邊幾天,張巡共得箭數十萬隻。後來,燕軍見草人晚上下城,便不再放箭。張巡便挑選了五百勇士,晚上再放下城來,乘敵軍毫不防備,突然殺出,敵軍大敗。

後來城中木材用盡,張巡作出棄城的樣子,對敵将道:“欲引衆走,請退軍二舍,使我逸。”敵将不知是計,引軍後退六十裡。張巡見敵軍一退,率領城中所有軍隊一起把城外三十裡範圍内的燕軍營房完全拆掉,将木材帶回城。

一日,張巡又生一計,向敵将傳話:“君須此城,歸馬三十匹,我得馬且出奔,請君取城以借口。”于是,敵将送了三十匹馬給張巡,并準備第二天入城。張巡将三十匹馬分給三十位勇士,約定:“敵至,人取一将。”第二天,敵将來到城下,見張巡并未棄城,開口責備張巡。張巡道:“吾欲去,将士不從,奈何?”敵将方知中計,這時,城中三十騎殺出,擒獲敵方頭目十四名,斬百餘首級。敵軍退到陳留(今河南開封),一時不敢再攻。

十二月,敵将放棄雍丘,率步騎兵二萬意圖攻取甯陵,斷張巡後路。于是,張巡主動放棄雍丘,率馬三百匹、将士三千餘人移師向東,堅守甯陵。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睢陽告急。張巡決定放棄甯陵,與睢陽太守許遠一起,共守睢陽。合兵後,共有六千八百名。許遠負責調後勤工作,張巡負責作戰指揮。初戰告捷,連戰十六日,擒獲燕軍将領六十餘名,殺敵兩萬餘人。

敵将知道睢陽短期内難以攻下,派兵把睢陽郊外的麥子全部割去。張巡經常于夜間在城内鳴鼓整隊,燕軍整夜戒備,卻毫無動靜,白天便解甲休息,張巡卻率十餘将,各領50騎殺出。斬将五十餘人,殲敵五千餘人。

張巡準備擒敵先擒王,用箭射死敵方主将。但将士們都不認識這位敵将。張巡指令将蒿草削作箭頭,射向燕軍。被射中的燕軍士兵,以為守軍的箭頭已射完,就去報告敵将。張巡是以認出了敵将,命南霁雲拉弓射殺。不料南霁雲一箭正中敵将左眼。主将重傷,燕軍陷入混亂。張巡率将士出城掩殺,大破敵軍,敵将帶傷敗逃。

七月初六,睢陽再次被圍。燕軍造了高大的雲梯,推至城下,張巡事先在城牆上鑿開三個洞,一個洞勾住雲梯,一個洞頂住雲梯,一個洞點火焚燒,雲梯上200精兵全部燒死;燕軍又造鈎車攻城,張巡準備一根大木,在末端安裝鐵環。用其套住鈎車,将其拔入城中;燕軍再造木驢車攻城,張巡用熔化的鐵水灌入木驢,将其燒毀;燕軍堆砌沙袋和木材,構築成台階,企圖登上城去,張巡派人每天晚上偷偷把松明、幹草等易燃物扔到台階上,待順風時縱火焚燒,大火直燒了二十多天。

敵将用各種辦法攻城,均被張巡一一化解。無奈隻好在城外挖了三道壕溝,長期圍困。

這時,城中糧草已經枯竭。張巡派大将南霁雲出城請求援兵,但各地均不肯派兵。待南霁雲再殺回城中時,隻有趕着從燕軍手上劫得的幾百頭牛。

城中彈盡糧絕,但睢陽又是咽喉要道,軍事上放棄不得。城被圍日久,守軍無糧,被迫吃人。

關于城中吃人,《資治通鑒》載:

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雀鼠又盡,巡出愛妾,殺以食士,遠亦殺其奴;然後括城中婦人食之,繼以男子老弱。

《舊唐書》記載得更為詳細:

巡乃出其妾,對三軍殺之,以飨軍士。曰:‘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經年乏食,忠義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膚,以啖将士,豈可惜此婦,坐視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強令食之。乃括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口二三萬,人心終不離變。

《新唐書》所載與《舊唐書》僅有下面兩處差異:“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城破,遺民止四百而已”。

十月初九,守城将士已無力出戰,燕軍登上城頭,張巡西拜道:“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無以報陛下,死當為厲鬼以殺敵!”睢陽遂破。張巡與南霁雲等三十六人被殺。張巡時年四十九歲。許遠在被押送往洛陽途中被殺。

七天後,唐軍救兵到來,睢陽收複。

張巡死後,唐肅宗下诏,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将其畫像置于淩煙閣上。在民間,各地紛紛為之建廟立祠,道教尊張巡為“保儀大夫”,福建安溪則奉張巡為茶葉保護神,稱之“尪公”。

張巡在雍丘、甯陵、睢陽,二十一個月,經曆大小四百多戰,斬将三百餘人,殲敵十餘萬。保全了富庶的江淮地區,并此外牽制了大量敵軍。“巡蔽遮江淮,沮敵勢,天下不亡,其功也。”

讀史至此,不禁長歎。張巡智謀不亞諸葛,而真正在曆史上,諸葛智謀并不為史家稱道,其故事大多為小說家言,但張巡守城智計百出,卻是真實的曆史。如不是有糧盡而食平民三萬的記載,其在曆史上的名氣一定會比現在大上許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