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作者:卓爾言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在《六神磊磊讀金庸》一書中,作者将金庸筆下的丘處機總結為一個惹禍精,他不但天性張牙舞爪,還喜歡在江湖上搞事情。

作者說正是因為丘處機路過牛家村,才使得郭楊兩家家破人亡;而楊過和全真教關系決裂,是因為他最先劈頭蓋臉罵了楊過,才埋下導火索。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不僅作者這樣寫,就連知乎上也有這樣一個梗非常流行:“如果當年丘處機不路過牛家村,金融危機不會來”,佐證丘處機是個惹事的人。

曆史上,确實有丘處機這樣一位真實的人物,那麼,他會和書中所寫一樣,是一個到處惹禍的人嗎?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小說和現實終歸還是有差别的,小說是為了追求藝術效果,将人物進行再度創作,讓角色的性格特點更鮮明。

書中的丘處機,隻是金庸創作出來的人物,那麼,和現實中同名同姓的另一個人,兩人到底有何不同呢?

北京的白雲觀裡,有一座丘祖殿,殿門兩側有這樣一副對聯:“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

“一言止殺”這樣的奇功,是乾隆對丘處機最直白、最到位的贊揚,丘道長正是用語言,減少了蒙古鐵蹄對中原的踏殺。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有人這樣說:“他使四百州半獲安生,幸免于難的百姓不啻乎百千萬億”,這是對丘處機的誇獎,說他讓一半城市的百姓生活安定,免受戰亂。

丘處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才會立下這樣的奇功呢?

曾有一位清朝學者錢大昕,在藏書閣裡閱讀典籍時,無意中發現一本失傳已久的傳記奇書——《長春真人西遊記》。

作者是名為李志常的全真教弟子,書中詳實記錄着他跟随師父丘處機一路西行,跋涉萬裡到達西域大雪山的始末緣由。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當年,蒙古鐵騎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指揮下,踏遍歐亞大陸,沒有敵手,所到之處,攻城掠地,使大元朝的版圖一再擴大。

成吉思汗在獲得巨大的物質成就後,也像其他皇帝一樣,期望這些努力而來的成果,可以讓自己一直享用,他想得到高人指點,能夠讓自己長生不老。

機緣巧合,在他西征印度的路上,得知大宋朝的全真教中,有一位得道的真人,名為丘處機,不但懂長生不老之術,還拒絕他的敵人金國和南宋的召見。

成吉思汗如獲至寶一般,立刻派出使者從乃蠻(現在蒙古國境内)出發,前往中原召見丘處機道長。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當時,已經73歲高齡的丘處機道長,在接到成吉思汗的召見後,權衡利弊,完全不顧及自己年事已高,路途遙遠這些事情,毅然帶着18名弟子出發。

此一行,成吉思汗為的是長生,而丘處機道長,則有另一番打算。

丘處機出生在登州栖霞,山東人本性仁厚,忠君保國的性格特點,也一樣傳承在他的身上,就像郭德綱在評書裡講的一樣:“山東不出皇帝,出忠臣。”

他自幼父母雙亡 ,一個人住在山中,渴了喝溪水,餓了吃松子,陪伴他的隻有松林裡的風,孤兒的日子有多苦,可想而知。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也正是父母的早亡,讓他從小就渴望能夠成仙,在他看來,隻有神仙的日子才是最好的,當神仙就不會有生死離别之苦。

19歲那年,丘處機來到昆嵛山,在這裡,他認識了道教上的領路人——唐四仙姑。

唐四仙姑告訴他,自己可以教他,但卻不是他的老師,還神神秘秘地說,他真正的老師長相奇異,會在某一天從西方而來。

丘處機在此修煉一年後,得聞王重陽真人正如唐四仙姑所說,便拜在門下,他頗受老師喜愛,更是深得老師真傳,詩詞、醫道、武功、丹道樣樣精通。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幸福的日子過了不到一年,老師羽化成仙了,他便一人來到磻溪洞修煉,過着“東海西秦數十年,精思道德究重玄。日中一食那求飽,夜半三更強不眠。”這樣的生活。

他每天隻吃一頓飯,睡得也很少,天天除了學習文化課和道家功課之外,就是在這裡背過往行人過河。

丘處機在《磻溪鑿長春洞》一詩中記錄了自己修行的過程:

“峨峨峻嶺接雲衢,古柏參天一萬株。瑞草不容凡客見, 靈禽唯隻道人呼。鑿開洞府群仙降, 煉就丹砂百怪誅。福地名山何處有, 長春即是小蓬壺。”

他要用苦來磨煉自己的心性,這樣一修煉就是6年,道學和文學也是長進飛快,之後,又輾轉來到龍門山隐居修煉7年,住在一個隻能容一人打坐的石洞。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與世隔絕的生活,在不斷提升他修行的意志,為了強化鍛煉,丘處機常常會将一枚枚銅錢從山頂扔到山下的灌木叢裡,直到找到為止,這樣的堅持和忍耐力,真是非常人所能為。

直到現在,龍門道院的石洞口,還留有當年丘處機為磨心性使用的煉丹石,也叫磨性石。

這塊石頭每天被丘道長從山上扔下,再抱回山上,這也讓石頭從有棱有角的不規則石塊,最終變成一個圓球。

丘道長曾用這塊石頭勉勵他的弟子:“分明一粒混元珠,雲龛七載見功夫;凝神定慮勤修習,悟徹便是龍門路”。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這也正應了一句話,“成功的道路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而丘道長正是這樣一位能夠堅持的人,才讓他成為一位凡人修仙的典範。

修煉7年後,丘道長接到京兆統軍的邀請,來到長安主持修建王重陽的故庵,再傳回山中時,山洞彌漫着紫光。

一日,他和一位楊姓道友聊天時,被道友發現太陽光下,丘處機沒有影子,這位道友趕緊跪下,恭賀丘道長功德圓滿,已經成仙。

丘道長這才明白,到了自己應該下山的時候了。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時光荏苒,丘道長下山又過了七載後,他成為全真教第五任掌教,在這之後的24年時間裡,他建立了龍門派,并将自己修煉的道教思想廣泛傳播。

這也讓遠在大漠的元太祖成吉思汗,獲悉了丘道長的強大實力,才會派人不遠萬裡三次送來親筆诏書,希望能夠道長能來蒙古面談。

丘道長被成吉思汗的誠意打動,再看看天下刀兵四起,蒙古鐵騎所攻陷之處,燒殺搶掠,血洗城池曆曆在目,權衡之後,還是決定不顧個人安危,冒險西行。

這一段萬裡行程,真可謂路漫漫,書中記載,這一行19人,共計分了5段路程,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才走到成吉思汗在大雪山的行營。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1221年2月,已經73歲高齡的丘處機帶着李志常、尹志平等18名弟子,從山東德州朝元觀出發,用了将近兩個月的時間,到達位于現在内蒙古東北部的“翰辰大王帳下”。

在這裡他們修整了半個月,繼續西行,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到達下一個停腳的地方——金山,就是現在的阿爾泰山。

一行人用半個月的時間,在這裡準備好下一段行程所需要的物資後,再次踏上漫漫長路,走了50天,到達阿裡馬城。

修整後,他們又用了50天,走到邪米思幹,也就是現在烏茲别克斯坦境内的坦撒馬爾罕。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而這個時節,丘道長已經從出發時的春天,走到了現在的冬天,這裡天氣惡劣,不适合繼續西行,隻好在這裡就地休息,等待天氣好轉再前行。

這一住,他們就在這裡越了整個冬天,直到第二年春暖花開,丘道長和耶律楚材在這裡郊遊踏春了兩次後,才繼續出發。

遊玩期間,丘道長詩性大發,寫了很多詩,還給遠方的朋友郵寄了一首《詩寄東方道友》,在詩中介紹了這一路的大概情況:

“當時發朝海邊城,海上幹戈尚未平。道德欲興千裡外,風塵不憚九夷行。”從海邊小城出發,一路艱辛,但是為了傳道,不懼怕走這麼遠的路。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這次行程用了20天的時間,走到終點,來到成吉思汗的大雪山行營,位于現在阿富汗境内的興都庫什山。

丘處機和成吉思汗的這次相會,在曆史上被稱為“龍馬相會”,是因為丘道長生肖是龍,成吉思汗生肖是馬。

極具曆史意義的會面,從成吉思汗咨詢長生之術開始,丘處機卻回答說:“隻有衛生之道,并無長生之藥。”

成吉思汗欣賞丘道長的坦誠,讓兩人接下來的相處中,有如故交一樣,邱道長在兩人暢談的過程中,将“以敬天愛民為本”,“以清心寡欲為要”的道教思想傳達給成吉思汗。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并勸說成吉思汗不要妄起殺念,“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而成吉思汗對于丘道長的勸誡,十分贊賞,他見道長必稱“神仙”。

成吉思汗經常稱贊丘道長,時常對手下人說,“天賜仙翁以寤朕志”,不僅如此,他還讓丘處機管理天下道教,免除道士的賦稅差役。

将近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丘道長也成功勸說成吉思汗下了止殺令,不再濫殺無辜,這就是乾隆稱贊丘處機的“一言止殺”。

丘處機回燕京後,主持天長觀,成吉思汗用丘道長的名字将此觀改長春宮,現在這座道觀便是北京的白雲觀。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丘道長享年80歲,羽化在白雲觀,據傳,當時整個北京城連着三天瑞香氤氲,另世人啧啧稱之為奇觀。

而遠在萬裡之外的成吉思汗,在丘道長羽化5天後,在六盤山的軍營内去世,去了騰格裡,這也是一件奇事。

後來,老百姓們為了紀念這位救民于水火的道教真人,将他的生辰正月十九定為“燕九節”,每年到了這一天,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金庸筆下他是惹禍精,曆史上的他被乾隆贊揚是“一言止殺”的奇人

丘處機用他的一生學道、傳道,隻為天下蒼生謀利,卻不考慮個人的利益,正如屈原所說:“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也正因如此,丘處機在掌教全真教的24年間,讓道教達到了鼎盛,他本人也成為全真教“七真”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