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作者:卓尔言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在《六神磊磊读金庸》一书中,作者将金庸笔下的丘处机总结为一个惹祸精,他不但天性张牙舞爪,还喜欢在江湖上搞事情。

作者说正是因为丘处机路过牛家村,才使得郭杨两家家破人亡;而杨过和全真教关系决裂,是因为他最先劈头盖脸骂了杨过,才埋下导火索。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不仅作者这样写,就连知乎上也有这样一个梗非常流行:“如果当年丘处机不路过牛家村,金融危机不会来”,佐证丘处机是个惹事的人。

历史上,确实有丘处机这样一位真实的人物,那么,他会和书中所写一样,是一个到处惹祸的人吗?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小说和现实终归还是有差别的,小说是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将人物进行再度创作,让角色的性格特点更鲜明。

书中的丘处机,只是金庸创作出来的人物,那么,和现实中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两人到底有何不同呢?

北京的白云观里,有一座丘祖殿,殿门两侧有这样一副对联:“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一言止杀”这样的奇功,是乾隆对丘处机最直白、最到位的赞扬,丘道长正是用语言,减少了蒙古铁蹄对中原的踏杀。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有人这样说:“他使四百州半获安生,幸免于难的百姓不啻乎百千万亿”,这是对丘处机的夸奖,说他让一半城市的百姓生活安定,免受战乱。

丘处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才会立下这样的奇功呢?

曾有一位清朝学者钱大昕,在藏书阁里阅读典籍时,无意中发现一本失传已久的传记奇书——《长春真人西游记》。

作者是名为李志常的全真教弟子,书中详实记录着他跟随师父丘处机一路西行,跋涉万里到达西域大雪山的始末缘由。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当年,蒙古铁骑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指挥下,踏遍欧亚大陆,没有敌手,所到之处,攻城掠地,使大元朝的版图一再扩大。

成吉思汗在获得巨大的物质成就后,也像其他皇帝一样,期望这些努力而来的成果,可以让自己一直享用,他想得到高人指点,能够让自己长生不老。

机缘巧合,在他西征印度的路上,得知大宋朝的全真教中,有一位得道的真人,名为丘处机,不但懂长生不老之术,还拒绝他的敌人金国和南宋的召见。

成吉思汗如获至宝一般,立刻派出使者从乃蛮(现在蒙古国境内)出发,前往中原召见丘处机道长。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当时,已经73岁高龄的丘处机道长,在接到成吉思汗的召见后,权衡利弊,完全不顾及自己年事已高,路途遥远这些事情,毅然带着18名弟子出发。

此一行,成吉思汗为的是长生,而丘处机道长,则有另一番打算。

丘处机出生在登州栖霞,山东人本性仁厚,忠君保国的性格特点,也一样传承在他的身上,就像郭德纲在评书里讲的一样:“山东不出皇帝,出忠臣。”

他自幼父母双亡 ,一个人住在山中,渴了喝溪水,饿了吃松子,陪伴他的只有松林里的风,孤儿的日子有多苦,可想而知。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也正是父母的早亡,让他从小就渴望能够成仙,在他看来,只有神仙的日子才是最好的,当神仙就不会有生死离别之苦。

19岁那年,丘处机来到昆嵛山,在这里,他认识了道教上的领路人——唐四仙姑。

唐四仙姑告诉他,自己可以教他,但却不是他的老师,还神神秘秘地说,他真正的老师长相奇异,会在某一天从西方而来。

丘处机在此修炼一年后,得闻王重阳真人正如唐四仙姑所说,便拜在门下,他颇受老师喜爱,更是深得老师真传,诗词、医道、武功、丹道样样精通。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幸福的日子过了不到一年,老师羽化成仙了,他便一人来到磻溪洞修炼,过着“东海西秦数十年,精思道德究重玄。日中一食那求饱,夜半三更强不眠。”这样的生活。

他每天只吃一顿饭,睡得也很少,天天除了学习文化课和道家功课之外,就是在这里背过往行人过河。

丘处机在《磻溪凿长春洞》一诗中记录了自己修行的过程:

“峨峨峻岭接云衢,古柏参天一万株。瑞草不容凡客见, 灵禽唯只道人呼。凿开洞府群仙降, 炼就丹砂百怪诛。福地名山何处有, 长春即是小蓬壶。”

他要用苦来磨炼自己的心性,这样一修炼就是6年,道学和文学也是长进飞快,之后,又辗转来到龙门山隐居修炼7年,住在一个只能容一人打坐的石洞。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与世隔绝的生活,在不断提升他修行的意志,为了强化锻炼,丘处机常常会将一枚枚铜钱从山顶扔到山下的灌木丛里,直到找到为止,这样的坚持和忍耐力,真是非常人所能为。

直到现在,龙门道院的石洞口,还留有当年丘处机为磨心性使用的炼丹石,也叫磨性石。

这块石头每天被丘道长从山上扔下,再抱回山上,这也让石头从有棱有角的不规则石块,最终变成一个圆球。

丘道长曾用这块石头勉励他的弟子:“分明一粒混元珠,云龛七载见功夫;凝神定虑勤修习,悟彻便是龙门路”。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这也正应了一句话,“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而丘道长正是这样一位能够坚持的人,才让他成为一位凡人修仙的典范。

修炼7年后,丘道长接到京兆统军的邀请,来到长安主持修建王重阳的故庵,再返回山中时,山洞弥漫着紫光。

一日,他和一位杨姓道友聊天时,被道友发现太阳光下,丘处机没有影子,这位道友赶紧跪下,恭贺丘道长功德圆满,已经成仙。

丘道长这才明白,到了自己应该下山的时候了。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时光荏苒,丘道长下山又过了七载后,他成为全真教第五任掌教,在这之后的24年时间里,他创建了龙门派,并将自己修炼的道教思想广泛传播。

这也让远在大漠的元太祖成吉思汗,获悉了丘道长的强大实力,才会派人不远万里三次送来亲笔诏书,希望能够道长能来蒙古面谈。

丘道长被成吉思汗的诚意打动,再看看天下刀兵四起,蒙古铁骑所攻陷之处,烧杀抢掠,血洗城池历历在目,权衡之后,还是决定不顾个人安危,冒险西行。

这一段万里行程,真可谓路漫漫,书中记载,这一行19人,共计分了5段路程,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走到成吉思汗在大雪山的行营。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1221年2月,已经73岁高龄的丘处机带着李志常、尹志平等18名弟子,从山东德州朝元观出发,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到达位于现在内蒙古东北部的“翰辰大王帐下”。

在这里他们修整了半个月,继续西行,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到达下一个停脚的地方——金山,就是现在的阿尔泰山。

一行人用半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准备好下一段行程所需要的物资后,再次踏上漫漫长路,走了50天,到达阿里马城。

修整后,他们又用了50天,走到邪米思干,也就是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坦撒马尔罕。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而这个时节,丘道长已经从出发时的春天,走到了现在的冬天,这里天气恶劣,不适合继续西行,只好在这里就地休息,等待天气好转再前行。

这一住,他们就在这里越了整个冬天,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丘道长和耶律楚材在这里郊游踏春了两次后,才继续出发。

游玩期间,丘道长诗性大发,写了很多诗,还给远方的朋友邮寄了一首《诗寄东方道友》,在诗中介绍了这一路的大概情况:

“当时发朝海边城,海上干戈尚未平。道德欲兴千里外,风尘不惮九夷行。”从海边小城出发,一路艰辛,但是为了传道,不惧怕走这么远的路。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这次行程用了20天的时间,走到终点,来到成吉思汗的大雪山行营,位于现在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

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的这次相会,在历史上被称为“龙马相会”,是因为丘道长生肖是龙,成吉思汗生肖是马。

极具历史意义的会面,从成吉思汗咨询长生之术开始,丘处机却回答说:“只有卫生之道,并无长生之药。”

成吉思汗欣赏丘道长的坦诚,让两人接下来的相处中,有如故交一样,邱道长在两人畅谈的过程中,将“以敬天爱民为本”,“以清心寡欲为要”的道教思想传达给成吉思汗。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并劝说成吉思汗不要妄起杀念,“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而成吉思汗对于丘道长的劝诫,十分赞赏,他见道长必称“神仙”。

成吉思汗经常称赞丘道长,时常对手下人说,“天赐仙翁以寤朕志”,不仅如此,他还让丘处机管理天下道教,免除道士的赋税差役。

将近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丘道长也成功劝说成吉思汗下了止杀令,不再滥杀无辜,这就是乾隆称赞丘处机的“一言止杀”。

丘处机回燕京后,主持天长观,成吉思汗用丘道长的名字将此观改长春宫,现在这座道观便是北京的白云观。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丘道长享年80岁,羽化在白云观,据传,当时整个北京城连着三天瑞香氤氲,另世人啧啧称之为奇观。

而远在万里之外的成吉思汗,在丘道长羽化5天后,在六盘山的军营内去世,去了腾格里,这也是一件奇事。

后来,老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救民于水火的道教真人,将他的生辰正月十九定为“燕九节”,每年到了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金庸笔下他是惹祸精,历史上的他被乾隆赞扬是“一言止杀”的奇人

丘处机用他的一生学道、传道,只为天下苍生谋利,却不考虑个人的利益,正如屈原所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也正因如此,丘处机在掌教全真教的24年间,让道教达到了鼎盛,他本人也成为全真教“七真”之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