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紅利再現吸引力,沉寂已久的曙光股份正醞釀進入純電動乘用車市場。
9月28日晚,遼甯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曙光股份”)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要求其解釋在兩個車型已經停産多年的情況下仍向控股股東收購相關資産的合理性。
而收到問詢函的前一日,曙光股份宣布拟收購關聯方持有的S18(瑞麟M1)和S18D(瑞麟X1)兩個車型的無動力車身資産,并表示此舉是為了加速推進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發展。但對于曙光股份的舉動,部分投資者表示不了解,是明顯利空消息。截至9月28日收盤,曙光股份報收于3.7元/股,漲幅為3.64%。
1.32億收購“車殼”,被投資者質疑車型舊技術舊
曙光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拟受讓天津美亞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亞新能源”)持有的奇瑞 S18(瑞麒 M1)及 S18D(瑞麒 X1)車型的先進成熟技術,開發生産純電動轎車及 SUV,加快純電動乘用車項目進展;據悉美亞新能源是曙光股份控股股東華泰汽車集團(以下簡稱“華泰汽車”)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是曙光股份的關聯方。
對于收購目的,曙光股份表明為緊随國家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國家戰略,延伸拓展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通過受讓成熟技術及自身不斷消化吸收自主研發填補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空白,加快産品結構轉型,開發生産純電動轎車及SUV,推進純電動乘用車項目。
但值得注意的是,貝殼财經記者從曙光股份披露的購買資産的關聯交易公告中發現,曙光股份購買的資産包括瑞麒M1及瑞麒X1兩個車型固定資産共2138項,包括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等在内的瑞麒M1及瑞麒X1車型的無形資産;上述交易的技術轉讓價格以美亞新能源從奇瑞汽車取得相關資産1.4億元為基礎,扣除折減費用770萬元,折減後以1.32億元為本次購買交易對價。
據悉,瑞麒M1和瑞麒X1均是奇瑞汽車2009年推出的微型汽車,2010年曾推出瑞麒M1的電動版本;但後因市場表現不佳,奇瑞汽車在2012年相繼停産這兩款車型及瑞麒整個品牌。2017年美亞新能源通過與奇瑞汽車的相關交易獲得這兩款車型的相關資産。對于曙光股份此次收購無動力車身,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或許是因為在擁有車身架構後,再去布局三電系統能夠快速量産。
但對于曙光股份的舉動,大部分投資者存在質疑。有投資者表示疑問“為什麼會買兩個車殼子,有何急用?”也有的投資者直接表示為什麼會收購這麼落後的技術,更有投資者質疑是此舉為大股東解困。貝殼财經記者從股吧等平台發現,投資者的質疑更多集中在于這兩款車車型舊、技術舊,為何曙光股份要花1.32億元購買。
曙光股份的此舉不僅遭到投資者的質疑,也遭到上交所的質疑。9月28日晚,曙光股份釋出公告稱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要求補充披露這兩個車型的主要情況,說明相關車型量産後的市場競争力以及本次收購資産的品質情況,說明在兩個車型已停産多年的情況下仍向控股股東收購相關資産的主要考慮及合理性,本次交易是否為控股股東及實控人輸送流動性等内容。
單月銷量百餘輛,前八個月産能使用率僅為10.7%
無論是曙光股份購買資産的關聯交易公告透露出的資訊,還是業内的普遍觀點,都認為曙光股份的此舉或是想通過純電動乘用車實作自救。
而選擇最先從微型電動車切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方面這一細分市場是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熱點;乘聯會資料顯示,截至8月底五菱宏光MINI EV連續12個月穩坐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從微型電動車整體市場來看,8月低端電動車仍走勢較強,A00級純電動車市場佔有率占純電動車總份額的33%。
另一方面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表示,微型電動車相對于其他級别純電動車而言,技術要求不高,相對而言更容易實作量産。對于當下的曙光股份而言,能夠快速實作純電動車的量産并上市銷售更為迫切。
據悉,曙光股份主營業務分為輕型車、商用車、車橋等等汽車零部件業務,擁有黃海客車和曙光車橋兩個品牌。曙光股份8月産銷資料顯示,8月曙光股份總銷量161輛,同比下滑75.1%,其中客車銷量為0;不僅如此8月整車産量僅34輛,同比下滑93.06%。實際上,近年來曙光股份的整車銷量持續下滑,2017年-2020年的整車銷量分别為2.11萬輛、1.56萬輛、7710輛和7892輛;在業績報告中也曾多次表示要發展新能源汽車客車及新能源車橋。
貝殼财經記者統計梳理發現,今年前8個月曙光股份綜合産能使用率僅為10.7%。曙光股份三家整車工廠合計産能6.85萬輛,而2020年全年整車銷量為7892輛,産能使用率不足13%。
整車銷量的下滑直接影響曙光股份的業績,今年上半年曙光曙光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1億元,同比減少715.82%。不僅如此,貝殼财經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從2012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18.4億元。
大股東股權當機,管理層動蕩不安
曙光股份今年半年報顯示,控股股東華泰汽車持有的曙光股份的全部股份被司法輪候當機,當機期限均為三年。有證券分析師表示,大股東的股權當機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曙光股份的資金、業務等造成影響。
2017年華泰汽車入主曙光股份,而在收購之前風波不斷,華泰汽車彼時已23.21元/股的高價收購曙光股份,一方面被認為是為了借殼上市,另一方面被認為想借曙光股份拿到新能源客車的生産資質。但顯然兩者的聯合并未形成合力,華泰汽車今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華泰汽車直接負債逾期金額約38.22億元,其中涉及訴訟的金額為38.22億元;曙光股份也逐漸遊走于掉隊邊緣。
不僅如此,曙光股份的管理層也動蕩不安。8月21日,曙光股份釋出公告稱總裁葉子青因個人原因辭職,4天後曙光股份再發公告稱公司董事、财務總監範東春辭職。貝殼财經記者梳理曙光股份公告發現,近三年内曙光股份更換三任董事長;14位董事、監事、進階管理人員相繼離職,其中三個月内有三位董秘相繼離職。
對于曙光股份而言,自救顯然迫在眉急,但收購奇瑞汽車10年前淘汰的舊車型技術資産能否助力其啟動純電動乘用車業務,也仍存疑。
新京報記者 王琳琳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