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奧可Q特派
封面圖:CGTN
這幾天一則關于導盲犬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新聞源自北京市通過的《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條例涉及無障礙設施建設與管理、無障礙資訊交流和社會服務等内容,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該條例規定“視力殘障人士持視力殘障人士證、導盲犬工作證可以攜帶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關機關和個人不得拒絕。”
針對新規,網上出現了兩面倒的聲音。
多數網友持支援态度,認為新規不僅友善了視障人士出行,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展現,希望可以全國推廣。然而也有部分網友認為導盲犬隻是為特權階層服務的昂貴奢侈品。
網友針對導盲犬新規的負面評論 / 圖:新浪微網誌
那麼,導盲犬是不是真的隻是為少數盲人服務的奢侈品呢?
01
導盲犬簡介
導盲犬是一種輔助犬、服務犬或者工作犬。
輔助犬也被稱為服務犬,是國際公認術語,是經過訓練後為殘障人士提供幫助的犬。
輔助犬/服務犬 / 圖:khs org
導盲犬的主要工作是代替視障人士的雙眼,幫助視障人士抵達目的地,而非直接将視障人士帶往指定的目的地。視障人士在路上會使用密碼指令導盲犬直行或者轉彎,而導盲犬則負責避免視障人士碰撞和摔倒,當路面情況突變時引領視障人士避開障礙物, 在不安全的情況下阻止視障人士繼續前進。視障人士可以比作飛機的領航員,他必須知道如何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而導盲犬則是飛行員,将視障人士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導盲犬的使用者必須具備穩定及良好的定向行走能力。
視障人士跟導盲犬出行 / 圖:Istock photo
02
導盲犬的種類和服務期限
目前,金毛獵犬、拉布拉多犬、德國牧羊犬和金毛獵犬與拉布拉多雜交犬因為脾氣秉性和穩定的性格都是适合被教育訓練為導盲犬的犬種。
而拉布拉多犬作為短毛犬,易于飼養,健康且性情溫和,樂于助人,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導盲犬品種。
拉布拉多導盲犬坐在地上休息 / 圖:廣州日報
導盲犬幼犬在兩個月時會被送到寄養家庭生活,學習與人類相處模式和社會化訓練。
寄養家庭必須嚴格按照規定規範幼犬的行為,如禁止幼犬食用人類的食物、禁止幼犬跳上家具(尤其是沙發)和人類的床,以及服從基本的指令(如坐下、趴下、等待等)。而在幼犬的社會化黃金時期,寄養家庭帶幼犬出入各公共場所,習慣各種環境以及搭乘大衆交通運輸工具,進而為将來服務視障者做好準備。
訓練中的導盲犬幼犬穿着特制的導盲鞍 / 圖:Guide Dogs.org
導盲犬在成長至一歲時會回到導盲犬學校接受專業訓練,學習如何避開障礙物、在路口停下、聽指令找目的地等專業的導盲犬技巧。
一般導盲犬在訓練中心一年至一年半後可以結業,找到适合的搭配主人後,工作至八到十二歲退休。退休後會由合适的收養家庭收養,安養天年,作為寵物犬直到去世。
訓練中的導盲犬 / 圖:中新網
03
導盲犬曆史
公元 79 年,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人們在一處被掩埋的房屋牆壁上發現一幅壁畫,壁畫上畫着視障人士被犬引導前行。壁畫内容表明,幾千年來,犬一直是視障人士很常見的陪伴。
壁畫中最早的導盲犬 / 圖:Dog LawReporter
最早有關服務型動物的記載可追溯至16 世紀中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建立了第一所服務型動物訓練學校,幫助在戰争中失明的榮民。
1929年,美國第一所導盲犬學校成立。
1931年,英國最早的導盲犬德國牧羊犬,被移交給在戰争中失明的榮民。
1947年,日本擁有了第一隻導盲犬,是亞洲最早擁有導盲犬的國家。
2006年,中國最早的導盲犬學校大連教育訓練基地成立。
1941年,蒙特利爾,一名盲人帶着他的導盲犬 / 圖:Public Domain/Wikimedia Commons
04
各國立法
導盲犬及其他服務犬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受到法律保護,被允許進入公共場所。
在美國、英國、加拿大、葡萄牙、瑞士、俄羅斯、南韓、澳洲、巴西、日本、馬耳他等服務犬被允許進入公衆場所和乘坐交通工具,禁止者違法。
視障人士跟導盲犬在餐廳用餐 / 圖:life with dogstv
05
導盲犬的正向意義
研究表明,寵物或輔助動物會對人的心理、社交和生理産生積極影響。寵物或者輔助犬提供的支援和陪伴有助于減少焦慮、抑郁、孤獨、減少壓力,改善心血管健康。
導盲犬有助于增強視障人士的自信心、帶給視障人士友誼和安全感。擁有導盲犬的視障人士更願意出門也更容易四處走動,進而得到更多的鍛煉,體會到獨立感。
導盲犬作為“破冰者”也使得視障人士的社交變得更容易,人們更有可能為擁有導盲犬的視障人士提供幫助,并與其互動,談論更多話題。
尤其當視障人士單獨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時,導盲犬比盲杖更有優勢。
導盲犬被視作家庭成員,忠誠的朋友。但是,導盲犬是服務犬,在它工作時我們不應分散其注意力或将其視為寵物。
導盲犬和主人在公園 / 圖:Gemma Matheson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