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衆不應該為導盲犬埋單,解決盲人出行應靠圖形識别與測距等技術

公衆不應該為導盲犬埋單,解決盲人出行應靠圖形識别與測距等技術

導盲犬趴在視障人士的腳邊。(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圖)

導盲犬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狗,是工作犬的一種,經過訓練後的導盲犬能夠聽懂很多指令,可以幫助盲人過馬路,坐地鐵、回家等等,帶領盲人安全出行。這兩年,國内的相關新聞也多起來,多數都是導盲犬不能進入一些場合引發的沖突。在這些新聞的推動下,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逐漸制定導盲犬出行的相關規定,為導盲犬進入公共場所,紛紛打開了友善之門。

在這些新聞中,公衆也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援導盲犬。這展現了全社會對視力障礙人士的關懷。社會充滿愛心當然是好的,但還需理性、深入地去看到背後的問題。先把結論撂在這兒:解決盲人出行問題,推廣導盲犬非正确的解決之道。且聽我一一道來。

僅僅看這些新聞的頻率,一定會給人留下這樣一個印象:國内的導盲犬越來越普及了。實際上,在中國,視障群體有1730多萬,而持證上崗的導盲犬僅有兩百多條。新聞給人的印象并不真實,導盲犬并沒有那麼普及,這是因為導盲犬實在是太貴了。

想要一隻素質比較高的優秀的導盲犬,訓練的過程很長,導盲犬通常是在寄養家庭養到2歲多才開始訓練,從開始訓練到合格畢業,一般需要用一年多的時間。費用也不便宜,包括導盲犬的吃喝拉撒以及訓練費,大約在23萬元左右。考慮到各個環節的利潤,賣出來估計就得上30萬了。導盲犬需要提前申請,一般還要考察申請人的經濟、文化、職業等等條件。經審查符合條件,一般還需要等待3-5年以後才能領到。

是以,正是昂貴的成本,繁瑣的環節,阻礙了導盲犬的普及。而且,受限于狗的壽命,導盲犬使用年限不長,這意味着攤到每年的使用成本巨大,能服務的盲人群體自然就極為有限。

作為硬币的另一面,這就導緻了導盲犬行業的發展與壯大,往往需要依靠政府資金與公益資金。我們看到的諸多新聞,最終效果,都在逐漸推動公衆接受導盲犬,以及,更重要的是,為之買單。

這樣做并不合理。

導盲犬是一種并不可靠的方式。即便投入如此高的成本,訓練出來的導盲犬,仍然畢竟是動物,還是存在不穩定性。與警犬、搜救犬、緝毒犬不同,這些工作犬都有正常的甚至強健的從業人員随時指導、糾偏。但導盲犬的工作對象盲人,無法承擔這個工作。有些狗邊走邊拉尿,有些攻擊其他行人,有些把盲人帶到溝裡去,還有些見到母狗就跟過去。這些情況難以避免,時有發生,這就把盲人與公衆置于危險之中。

導盲犬的教育訓練,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産業,邊際成本遞減非常小。所謂邊際成本遞減,是指随着産量增加,所增加的成本将越來越小。比如,建立一個廠、修廠房、買裝置、雇人,都需要花錢,生産出來的第一個産品,背後就是所有這些成本,第二個産品,是這些所有成本除以2,随着産品生産越來越多,單個産品分擔的成本越小。對于訓練一條狗來說,犬舍的成本占比并不大,關鍵是養育、教育訓練的錢。訓練10條狗與訓練100條狗,平均成本是差不多的。是以,長期來看,導盲犬的成本不可能下降。而且,恰好相反,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導盲犬的價格會進一步上升。政府推動、公益資金,并不能降低導盲犬的門檻與長期價格。

當然,導盲犬有陪伴功能,對于經濟條件非常好的盲人來說,花費數萬、數十萬購買一隻,作為一種出行的補充,作為一種陪伴,是可以的。但導盲犬應該限制在市場提供服務的範圍内,對公益、公共捐贈、政府補貼來說,應該退出導盲犬領域。

公衆對于緻力于推廣導盲犬的公益組織,應該持審慎的态度。把巨大的愛心與資源投入到這一産業,真正受益的盲人很少很少,卻能以愛心的名義滋養一個非市場産業,既是沒有效率的,也是對愛心本身的一種浪費。慈善公益的效率與成本當然應該考慮。

同樣,作為一個昂貴的産品,公益、政府補貼進入,就要考慮效率與公平。花100萬,購買兩條導盲犬給到兩個盲人,還是用這100萬來修建10公裡盲道,或者把全市盲道梳理、規範一次?顯然,導盲犬隻能惠及兩個人,既沒有了公平,又沒有了效率。

導盲犬是一種前技術時代的方法,如今已經是2022年了,各種技術在不斷發展,解決盲人出行問題,應該有新思路了。

自動駕駛技術不斷發展,如今已經沉澱出很多新的基于人工智能、圖形識别、傳感器的新技術。自動駕駛需要面對的速度是每秒10米、20米、30米,但盲人出行,需要處理的隻是每秒1米的速度,技術要求更低。這些技術朝着小型化、廉價化的方向發展,做一些妥協,就是盲人出行的利器。

現在的雷射測距、超音波測距傳感器的體積已經非常小了,結合人工智能、圖像識别技術,完全可以做成适合盲人使用的出行手杖。甚至現在一些手機上已經有結構光、dToF雷射雷達等裝置,隻需根據盲人的需求,定向開發APP,就能幫助盲人出行。這些APP雖然不像導盲犬那樣是個活物,但功能更精準。更重要的是,這些APP還能實時聯通背景,從業人員通過實時視訊,就能為盲人提供出行服務。

重要的是,這些産品都是标準的工業化的産品,符合邊際成本遞減規律,成本非常低廉,每一個盲人都能夠使用。盲人因為視力障礙,收入往往不高,出行解決方案的成本低廉,是非常重要的。政府的、公益的資金,投入到這些地方,幫助研發,克服最初的障礙,降低使用的門檻,比投入到導盲犬上能幫助更多的人。而對于那些有技術、有資本的相關技術的廠家而言,這是一個既能帶來好形象,又能帶來可持續利潤的好項目。

劉遠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