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前夜的謀殺》是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一部偵探小說,偵探是大名鼎鼎的波洛先生。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有些人吃虧就吃在嘴上,絮絮叨叨羅裡吧嗦的還算好,不過引起别人反感而已,口無遮攔胡說八道的那就危險了,常言道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人不經意間說出一句話可能會引起日後的大麻煩,下面這個故事就是典型。
萬聖節前夜,一群臨近畢業的國小生在開晚會,東拉西扯的當頭,一位小女孩說了:我見過一次謀殺。這個小女孩在家排行老二,又有點傻,這裡稱其為二丫。别人對二丫的話自然是不信的,但二丫将這件事描述得有聲有色,還特别聲明:這件事發生在多年前,那時候她還小,并不知道那是謀殺,但前不久有件事喚醒了她的回憶,讓她确信她看到的就是一場謀殺!
盡管二丫說的信誓旦旦,但幾乎沒有人把二丫的話當真,大家都把她當作一個想要嘩衆取寵的小女孩而已。為什麼說“幾乎沒有人把二丫的話當真”呢?因為有一個人當真了,這個人的确在多年前殺過人,而且一直疑心當時的行動被人看到了。這個人果斷對二丫下了手。
命案發生以後,警方很難鎖定兇手,因為從作案動機上來看,似乎是多年前的舊案引發的,但多年前的舊案實在太多了而且按照二丫的描述,這個舊案根本沒有被發現,是以更無從下手,從作案時間上來看,當時參加晚會的人都有可能,但這些人的關系看起來都比較單純,沒有哪一個特别突出。就在案件将要進入僵局的時候,大偵探波洛出場了。
在阿婆的系列小說中,波洛是個喜歡靠“話聊”破案的人,行家一張口,就知有沒有,光跟你講話就知道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你說吓人不?波洛跟所有參加過晚會的人“話聊”以後,心裡就有譜了:原來二丫的死是誤殺!真正目睹謀殺案的另有其人!
那個人目睹了一場謀殺案,她把二丫當閨蜜,跟她講了這個秘密,但二丫嘴上沒個把門的,更是把這件事虛構成是自己撞見的拿出來亂講,結果白白搭了性命進去。波洛分析,兇手是一個既善于僞裝又毫無人性的危險分子,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犧牲任何人,而這一切都表明那位真正的知情人危險了。
本案引用了大量希臘神話,兇手是一個那耳喀索斯式的人物。在希臘神話中,那耳喀索斯是個自戀狂,他因為從湖水中看到了自己的映像進而愛上了自己,也有說那耳喀索斯是因為不接受女神的愛進而被詛咒不能愛上别人,但不管怎樣,這個人隻愛他自己。
本案另一位關鍵人物則是一個伊菲格涅雅式的人物,在希臘神話中,為了順利抵達特洛伊,阿伽門農将女兒伊菲格涅雅獻祭。還有一位叫“阿裡阿德涅”的,她倒是像極希臘神話中那位給忒休斯線團以破解迷宮的公主。
讀完這個故事,我隻有一句話:飯可以亂吃,話可千萬不能亂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