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梵高的畫語人生

作者:莫無栖

疫情期間正好有時間翻出一些繁忙時不願細嚼的好片子,靜下心來好好品一品。一部獨白式的記錄片讓你讀懂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一生。畫面越廣袤,内心就越局促。色彩越明亮,内心就越孤獨。人們常說畫是内心的反應,但在梵高這卻恰恰相反,内心那些想得卻得不到的東西,從作畫上來填滿。但是終究抵不過現實與理想的沖突和強烈沖突,一個天才便這樣隕落。一生灰暗無光僅能從畫中疏解希望,當小小的方框也容不下他的廣闊,他便去另一個世界尋找寬慰。

從向日葵到星空再到那些梵高的自畫像,我們所熟悉的畫作都是梵高後期的作品。早年的他也曾意氣奮發想要自食其力,但命運就是要推向他走向另一個偉大,而這個偉大必須有無數個不得志堆砌而出。他早期的畫作顔色深沉以灰調為主,但這時的生活其實并沒有那麼糟糕。他的作品與他的人生呈現反比曲線,當他越來越窘迫他的畫作反而越來越鮮亮,散發的光輝更加炫目。每當看着星空除了對色彩,構圖以及創造的意境贊歎不已,更多的是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希望和孤獨。那是存在于梵高腦海裡畫面,絢爛的世界擁抱着無盡的希望,然而這種希望又無盡的遙遠,何時才能達到彼岸。這幅畫梵高創作于精神療養院期間,從籠窗裡望向遠方,恰恰是遙遠而充滿孤獨的希望。梵高的瘋是必然的,現實與精神的強烈不對等,身體就像是放不下的容器遲早要爆裂。好在他爆裂的方式讓造就了一批藝術瑰寶得以流傳于世。

梵高終其一生不過是想把在現實中不能抒發的強烈情感,融入他的畫作,以間接的方式傳達出去。親情,愛情,友情,他覺得他不曾得到過任何一樣。但其實他的孤獨是自己造成的,他從未試過去了解别人,總希望讓别人來了解自己。内心敏感倔強,卻從不妥協。即使窮困潦倒也沉溺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專注。他的孤獨是性格所緻也是命中注定,他的孤獨為他創造出了一片藝術之海,綿延流淌。藝術的力量在于賦予客觀物質主管情感,顔料和畫布在人的創造下有了靈魂。它訴說着創作着的心情和精神狀态,它帶你進入另一個異想世界。梵高的感情太豐富,把情感分散到每一幅畫作上都沒有抒發散盡最終走向極端。而我們僅僅是從他的畫作裡捕捉到那一絲的情感就可以為之蕩漾許久。他也許不知道,百年之後,成千上萬的人從他的畫裡了解了他的孤獨和期望。

從一個點到一個面,從一幅畫到一個人。細枝末節讓我們能拼湊出一個完整的世界,藝術的領域廣闊無邊,抽象又難以捕捉。但是每一幅畫每一個故事都能豐富人生中的一秒,一分鐘,一個小時。品味就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

梵高的畫語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