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東北名菜
不少人首先想到的
就是色澤金黃
口味酸甜的鍋包肉
這道菜的創始人
是清朝哈爾濱名廚鄭興文
他将鹹鮮的焦燒肉塊
改成酸甜口
推出後大受歡迎
從此一代代流傳下來
經曆了一個世紀的傳承
鍋包肉在保留了
原汁原味的同時
也發展出了
新的做法與口味
今天小微給大家帶來的
這四道美味
既有傳統做法鍋包肉
又有口味别緻
做法新穎的果味鍋包肉
還在等什麼?
趕快跟小微一起來看看吧~

熘汁鍋包肉
這道熘汁版鍋包肉同樣由鄭興文發明原創,與烹汁版鍋包肉分别适應不同類型的宴會,兩者各有千秋。熘汁鍋包肉烹調時在湯汁内加些番茄醬,多放白糖,把汁熬至稠厚,似勾芡一般,然後下肉片翻勻即可出鍋。
制作流程:
1.豬精肉切成稍厚的片,然後挂上澱粉糊(将澱粉加水泡透、沉澱,撇掉上面的水剩下的那層糊);
2.鍋下寬油燒至五成熱,拎起肉片将底部放入油中,待炸定型後放手、将肉片往前一推,炸至淺黃色、外焦裡嫩時撈出。
3.鍋留底油燒熱,下蔥、姜、蒜等小料爆香,加入兌好的汁(米醋60克、白糖40克、鹽3克加醬油2克調勻),中火熬至濃稠、起小泡時投入炸好的肉片350克翻勻,即可出鍋。
果味鍋包肉
制作人/安小東
餐廳/保定美食鄉
批量預制:
1. 熬橙汁:淨鍋上火,加入勁霸濃縮橙汁1瓶、白醋620克、白糖2千克、鹽20克、清水1千克攪勻,熬至白糖溶化後端離火口,待橙汁冷卻至60℃左右時,倒入用200克生粉調成的芡汁攪勻,端回火上熬至黏稠。如果溫度太高時勾入芡汁,容易出現面塊,湯汁不夠均勻細膩,是以需先降溫後打芡,攪拌至生粉芡與橙汁混合均勻後再端回火口燒開使之糊化、黏稠。
提前熬好的橙汁
2. 調粉糊:生粉100克、澱粉700克、低筋面粉200克、泡打粉30克拌勻備用。每500克複合粉可出四份菜,将粉、水按照1:1的比例調勻即可使用。
調制粉糊
走菜流程:
1. 走菜時取豬裡脊肉200克切成1.5毫米厚的片,納盆後注入清水浸泡幾分鐘,沖去多餘血水,以免炸後發黑。
肉片泡去血水
2.将肉片撈出控淨水分,加鹽、味精各少許腌入底味,挂勻粉糊後下150℃寬油炸至定型,撈出後将油溫升至200℃,複炸至外皮酥脆。
肉片挂糊,油炸至脆
3.鍋留少許底油,下熬好的橙汁100克攪勻、熱透,淋少許明油,倒入炸酥的肉片快速晃鍋裹勻即成。
鍋内添入橙汁,下入炸肉片裹勻
問:熬好的橙汁為什麼要提前勾芡?待使用時芡汁不會澥嗎?
答:含糖量較高的汁水,如果量太小很難勾上芡,是以我們都是批量勾芡的,熬至黏稠後當餐使用,不會澥掉。
(安小東交流電話:13931277099)
東北鍋包肉
制作人/劉敬賢
鍋包肉除了講究“色、香、味、形”之外,還強調一個“聲”字,即入口會發出類似爆米花的脆響,這是肉塊被炸酥的标志。制作時烹入的清汁,在肉片表面若隐若現,上桌10分鐘後盤内會積下薄薄一層,食材表面則不變色、不粘稠,幹淨清爽,行業術語稱之為“雨過天晴”。
1.豬精肉(可選外脊、梅肉或底闆肉)250克切成稍厚的片。
2.澱粉加水泡透、沉澱,撇掉上層的水,在剩餘的澱粉糊中放入肉片抓勻。
3.鍋下寬油燒至五成熱,拎起肉片逐次下入鍋中,盡量使其舒展平整,中火炸至淺黃色,撈出後升高油溫至八成熱,放入肉片快速“闖”一下至外焦裡嫩。
肉片挂糊之後要拎起平放入鍋
4.高湯30克、料酒25克、白糖20克、醋15克、醬油3克調成清汁。
5.鍋下底油燒熱,淋入清汁、撒蔥姜絲快速炒至沸騰,大火收至粘稠,放入肉片、香菜段快速翻炒兩下,起鍋裝盤即可。
特點:酸甜鹹鮮,外焦裡嫩。
制作關鍵:
調清汁時糖的作用是出小甜口和香氣,無需太多,否則就成了“琉璃”或“糖熘”菜;湯的作用是融化白糖、混勻各料,是以量不要太大,否則熬制時濃度遲遲上不來,費時費火。
茶油養生鍋包肉
制作人/楊宏偉
餐廳/沈陽賽多納溫泉會所
用蘋果醋調成鍋包汁,搭配山茶油烹制香豬肉,成菜細膩鮮嫩,略帶果酸,令人耳目一新。
1.生粉150克加純淨水100克調成水粉糊。
2.香豬外脊肉200克切成大薄片,放入糊中抓勻。
香豬肉切片挂糊
3.鍋内寬油燒至六成熱,下入挂糊的豬肉片中火炸至外酥裡嫩,撈出控油。
4.鍋下山茶油50克燒熱,烹入鍋包汁150克熬濃,下香豬肉片、蔥姜絲6克翻勻,出鍋入盤即可。
鍋包汁制作流程:
淨鍋下蘋果醋150克、蜂蜜50克、米醋50克、白糖50克、濃縮橙汁10克、醬油5克、鹽2克攪勻,小火熬化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