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廚師消失在後廚,誰是罪魁禍首?

廚師消失在後廚,誰是罪魁禍首?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紅餐網

近日,廚師會消失、廚師會失業的話題,一直充斥着整個廚師圈,很多人認為科技的進步将會讓廚師這個職業面臨重大危機。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剛剛閉幕的冬奧會和現在正在進行的殘奧會上,機器人點餐、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泡咖啡……一再登上熱搜。這些機器人烹饪的菜肴驚豔了從世界各國來到北京的運動員們,也讓不少網友神往不已。

不得不說科技的進步确實讓人驚歎,而回到廚師界,科技的進步也引發了不少讨論。有人認為在不久的将來,廚師的工作将越來越多地被機器人代替,廚師或将消失在後廚。

或許,某種程度上,這并非危言聳聽。

廚師慢慢“消失”在後廚

以前,一到飯點,食客看到的可能是熱火朝天,忙碌不已的後廚。現在,很多食客看到的是變得更加簡單和整潔的後廚,而你以為忙碌的大廚,可能正優雅而有條理地拿出一包料理包為你加熱擺盤。

這不是誇大其詞,在很多連鎖餐廳和快餐店,這已經成為一個公開的“秘密”。在這些類型的餐廳,廚師的重要性正被慢慢弱化。

其實,早在料理包在餐飲業盛行之前,行業内早有不少企業在探索“去廚師化”的可能。曾經,廚師的手藝決定了一家餐廳的命運。大廚做菜手藝好,餐廳生意就火爆;大廚手藝不行,則門庭冷落。

是以,當時的大廚是十分受到尊重和值錢的,很多餐廳老闆為了留住大廚都願意花錢,有些甚至全國各地挖人。

但是,這樣一來就對餐廳的發展不利,萬一某天大廚不幹了,菜品味道就變了,那生意就黃了。這讓餐館的老闆非常被動,于是一些餐飲老闆開始思考起新的發展路徑,他們希望可以不用再過多地依賴廚師,降低經營風險。

廚師消失在後廚,誰是罪魁禍首?

△圖檔來源:紅廚網攝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麥肯等國際品牌的入駐,讓不少中國的餐飲老闆得到了啟發,由此中國也誕生了一批“去廚師化”的餐廳。

例如早期的真功夫、黃記煌等品牌,他們将大部分産品标準化處理,通過中央工廠進行加工然後配送到門店,每天門店從業人員隻需要把處理好的半成品簡單處理即可出餐,門店不再需要專業的廚師坐鎮,取而代之的是“剪袋員”“操作員”。

之後,随着中國餐飲的标準化和連鎖化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去廚師化的現象愈演愈烈,誕生了一批以單品為主的大型連鎖餐飲品牌,如海底撈,呷哺呷哺、探魚、蛙來哒、太二酸菜魚等。

這些餐廳的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菜品簡單單一,味道統一而穩定。而在這些大型連鎖品牌的餐廳後廚,操作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廚,而是經過簡單教育訓練即可操作的年輕員工。

這樣的現象在疫情暴發後,又出現了一波小高潮。

疫情之下,高昂的租金成本、人力成本,倒逼許多餐飲不得不去擁抱标準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料理包的更新版——預制菜迅速火爆起來。

一些以預制菜為主的餐廳也開始出現,這些餐廳不需要大型廚房,也不需要專業的大廚,開店成本極低,但出餐效率非常高。

與此同時,智能機器人的技術更加成熟,炒菜機器人也變得更加普及,如冬奧會的機器人大廚就是很好的例子。

種種迹象,讓行業内外的人擔憂:未來廚師這一工種或将被淘汰,廚師将會消失。

而一些資料也表明,餐飲行業這些年對廚師的需求确實在減少。根據餐飲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的廚師需求量為1122300萬人,同比2019年減少了25%,比2018年減少了28%。

由此可見,科技的進步真的有影響到廚師行業,也真的會有一部分基礎崗位會被取代。但是廚師行業最大的危機真的是來自技術嗎?或許,“人”的問題才是“罪魁禍首”。

誰是廚師“消失”的罪魁禍首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不妨先從餐企的招聘需求來看。

2021年年底,在人社部釋出的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中,“中式烹饪師”繼2019年、2020年後,第三次登上榜單,排名也從2019年第三季度的35名上升到29名,這說明餐飲行業廚師的缺口依然很大。

近期,央視财經報道的資料顯示,2022年春節後的一個月,廚師崗位的釋出職位數同比增長超過6成。北京一家烹饪學校的學生還未畢業,就已經被招走了。

而紅廚網在一些廚師交流群中發現,月薪7000—8000元甚至95000元的高價招聘廚師的資訊比比皆是。一位不具名行業人士向紅廚網透露,現在市場普遍都缺廚師,就是工資高低問題。

“隻要廚師想幹,基本上不存在就不了業的問題。這個行業技術水準參差不齊,隻要技術過硬,工作随便挑”,這位同行表示。

明顯,餐飲行業對廚師的需求缺口依然很大,廚師的就業前景還是很廣闊的。但是,為什麼行業内依然會存在“未來廚師會消失”的聲音呢?

或許,背後最大的原因在于人才的流失和人才培養斷層。

一位在廚師行業深耕多年的老師傅告訴紅廚網:“現在從事廚師這個職業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不願意學,正在做廚師的又因為種種原因不想幹了,而老一輩廚師又逐漸退了下來。很多傳統手藝都沒人傳承了。”

一位離開廚藝界的前大廚也向紅廚網透露,自己雖然很多年前已經年入20萬,但是前兩年選擇了轉行。“裡面的原因很複雜,反正個中滋味自己知道”,他表示自己很多廚師朋友也有不少離開的,而還在堅持的也天天抱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

廚師消失在後廚,誰是罪魁禍首?

确實,随着社會的發展,就業崗位不斷增加,當下年輕人的選擇也越來越多。相比,快遞、外賣、滴滴、直播等職業,廚師這個職業成長周期長、工作内容枯燥單一、自由度低、來錢慢,某種程度上很難吸引到年輕人。

“廚師,起步工資低,上升慢,如果遇不到好的師傅很難出頭。加上廚房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工資少,工作環境惡劣,接觸的人也少,誰做誰知道。我就想找個幹得多掙得多的工作,銷售或者騎手都行。這種工作來錢快,累是累點,但是掙錢多”,一位曾經在廚師行業待過幾年的年輕人,他的話代表了當下很多求職者的心态。

“最重要的是,廚師行業的未來沒有保障,現在大量的廚師都沒有五險一金等基礎保障,就算失業了,也得不到失業救濟,生病了,也得不到應有的醫療保障”,一位紅廚網的讀者道出了很多廚師的心聲。

“而且廚師沒有任何地位,這個最憋屈。”

這位廚師表示,以前的大廚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就算是餐企老闆也得禮讓三分。如今,廚師卻成為了可有可無的角色,有時候被客人投訴,老闆也不會幫忙,而是順着客人的話一起吐槽廚師,感覺很不被重視。尤其是節假日,看着别人家其樂融融,而自己還要工作,非常心酸。

“在廚師行業,對廚藝沒有真正意義上評判的标準,整個行業的發展都非常混亂。”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年輕人不願意進後廚,而很多廚師開始轉行,廚師行業人才青黃不接,甚至出現了廚藝傳承斷層。

當然,目前廚師行業依然有着近千萬的從業者,短時間來看确實看不出來,但是長久下去呢?當沒有人願意做廚師,很多傳承多年的烹饪技藝、刀工手法都将失傳,到時我們的後代可能真的隻能吃标準化的成品菜了,這将是整個廚師行業乃至餐飲行業的巨大損失。

比起擔憂被取代,改變廚師現狀更迫切

面對這樣的巨大危機,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讓技藝得以傳承,讓行業得以興旺則成為整個行業的當務之急。相比之下,科技進步可能帶來的失業隐憂,則顯得微不足道。

但要打破現有的人才困境,也并非是嘴巴動動就行的,這需要整個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紅廚網認為,要改變目前廚師行業人才缺失的現狀,需要自上而下的改變。

首先,需要提高廚師行業的從業門檻和從業人員素質,讓廚師行業規範化發展。比如,從業者需要考取相關的證件,政府給予認證補貼。

各地的大專院校,則應該将烹饪專業納入其中,從教育體系上去提高整個行業從業者的水準。雖然,目前一些大學已經開展了一些與廚師相關的專業,但是遠遠不夠。

廚師消失在後廚,誰是罪魁禍首?

同時,在一些廚師文化氛圍濃厚的地方打造廚師教育訓練基地,或出台相關激勵政策帶動當地廚師行業的發展。

如此前,廣東省人社廳便出台了《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鼓勵當地院校開設粵菜課程,并建設一批粵菜教育訓練基地培養粵菜廚師。而那些對傳承粵菜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師傅,還給予政府津貼。

除了政府和院校,餐企方面也應該做出一些表率。比如完善廚師的薪酬福利制度,給予廚師相應的尊重和保障。

作為廚師,則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态,積極擁抱新事物,多方面提升自己,不斷優化自己的技能,充實提升自己,成為一個無法被取代的廚師。

正如,分子料理大廚何海晖所言,廚師不能老是停留在炒這個工種,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多面手,即要會炒、會蒸、會烤,還要學會做中餐、西餐、融合菜等,隻有當自身的廚藝足夠紮實,才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結語

廚師是飲食文化的傳承者,更是美食記憶的締造者,廚師不應該被瞧不起,更不應該享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廚師需要得到認可,更需要被尊重,隻有改變對廚師的偏見,才能避免廚師“消失”,才能讓我們美食大國的飲食文化傳承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