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兩種以美味著稱的芋頭,一種是廣西荔浦芋頭,另一種就是福鼎芋。福鼎芋最為出名的莫過于城東的“山前芋”。福鼎山前的山田土質疏松肥厚,這裡出産的芋頭最好吃。因而,“山前芋”成為福鼎芋的别稱。福鼎素有中秋品香芋的習俗,香芋被制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其中香芋扣肉最令人難忘,圓圓的香芋扣肉擺在桌中間,圓圓的就像天上的月亮,如果在扣肉底下墊一張大大的綠色芋葉,那情景,那滋味,簡直就是“隻應天上有,何似在人間?”
中秋節吃芋頭是源遠流長的一項習俗,但各地人們在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卻各有不同。古時,中秋節對農民來說是個重大的節日。每年隻有秋季收獲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節,看着一年艱苦勞動的收獲,以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自然要好好地熱鬧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時,有一款貢品是芋頭。那是将整個芋頭煮熟裝在碟裡,擺在供桌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現在這種謝神儀式已不複存在了,但是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另一種說法是,南方人在中秋節祭月時使用芋頭,據說是紀念元末漢人殺鞑子的曆史故事。當初漢人起義,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統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漢人在殺鞑子起義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當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節用人頭祭月,便用芋頭來代替,至今還有些地方在中秋節吃芋頭時把剝芋皮叫做“剝鬼皮”。
小時我父親最喜歡做香芋扣肉。從原料的采買、準備,到烹饪完成起碼要半天。是以隻有在節日或待客時我們才可以嘗嘗。就是現在,福鼎人想吃香芋扣肉也不是簡單的事,當然下飯館除外。不過要吃最道地的香芋扣肉可不容易,據我所知,福鼎的鄭成勇師傅做得最好。
制作福鼎香芋扣肉的主料是精選的福鼎芋頭和上好的五花肉,配料有八角、大蒜、醬油、酒、糖等。做法如下:帶皮五花肉洗淨,不用切塊,直接放清水裡煮熟;晾涼後,切成方塊,并用牙簽把五花肉表皮密密麻麻地刺剔均勻;皮刺剔好後,以兩勺醬油一勺糖的比例調成醬汁,用姜片均勻地塗抹在肉皮上;表皮塗完醬汁稍晾一會,鍋内倒入油,把五花肉皮朝下,放入六七成熱的油鍋裡炸,油爆皮會使油花四濺,炸到聽鍋内響聲漸小,油花濺出少,五花肉表皮金黃,改中小火,蓋上鍋蓋,焖煮;同時把香芋切成薄片,和肉大小一緻,照樣油炸;待肉煮熟後,兩片肉片中間夾一片香芋片,注意肉皮朝下,裝在扣碗裡,直至把整個扣碗填滿填實,這樣等會兒扣在碟上才好看;裝好碗,上屜水開後中火蒸半小時,即可。因為肉是熟的,待芋頭蒸熟就可以出鍋了,最後,把碟子翻扣在碗上,雙手壓嚴碗與碟,迅速将碗翻轉扣在碟上,一碟香噴撲鼻的香芋扣肉就做成了
五花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酸,并提供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但由于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芋頭屬單子葉植物天南星科,成熟後多在每年秋季上市。它的營養價值很高:芋頭塊莖中的澱粉含量占70%,并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鎂、鈉、胡蘿蔔素、煙酸、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皂角甙等多種成分。中醫認為,芋頭具有益胃、寬腸、通便散結、治中氣不足、益肝腎、添精益髓等功效,對治療大便幹結、甲狀腺腫大、腫毒、瘰疬、乳腺炎、蟲咬蜂蜇、腸蟲癖塊、急性關節炎等病症有一定作用。所含的礦物質中,氟的含量較高,具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的作用。它豐富的營養價值,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作為防治癌症的常用藥膳主食。在癌症手術或術後放療、化療及其康複過程中,有輔助治療的作用。芋頭含有的黏液蛋白,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芋艿為堿性食品,能中和體内積存的酸性物質,調整人體的酸堿平衡,産生美容養顔、烏黑頭發的作用,還可用來防治胃酸過多症。芋艿含有豐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糾正微量元素缺乏導緻的生理異常,同時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抗癌防癌。
來源:福鼎新聞網
ND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