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官告老還鄉,因太窮拉了十幾箱磚頭“撐場面”,乾隆:換成金銀結語

作者:評讀趣史

《寄嘉興黃尉府》曾言:“固知豈弟為民福,卻恐清廉博衆嫌。”古往今來,清廉官員名垂于史,引世間百姓敬仰。時至今日,清官之名傳揚于世,為國指明前進之路。

無論在古代或現代社會中,官員都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保障,若官員能夠清廉為政,将更多精力放置于處理民生問題上,國家發展水準必然能夠實作新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清廉官員都會成為世人學習榜樣,他們的廉政故事也将流傳于世,經久不衰。

清朝時期,有這樣一位優秀的清官,在告老還鄉之時,因多年以來未曾攢下太多積蓄,他便拉着十幾箱磚頭“撐場面”。當乾隆皇帝得知此事時,則将其箱中的磚頭全部換成金銀。這位得到乾隆皇帝嘉獎的清官究竟何許人也?在為官的過程中,他又有着何種成就呢?

清官告老還鄉,因太窮拉了十幾箱磚頭“撐場面”,乾隆:換成金銀結語

這位得到乾隆皇帝嘉獎的清官便是孫嘉淦。幼年時期,孫嘉淦家境貧寒,這也使得他醉心學業,期望能夠考中功名,改變命運。公元1713年,孫嘉淦考中進士,自此步入仕途。

雍正帝在位期間,因其多疑性格,許多大臣皆不敢冒險直言進谏,可孫嘉淦卻能做到直言上谏,對政治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

清官告老還鄉,因太窮拉了十幾箱磚頭“撐場面”,乾隆:換成金銀結語

當雍正帝了解過孫嘉淦的提議後,同樣敬佩他的膽量,自此之後,孫嘉淦便升任為國子監司業,并得到雍正帝的重用。公元1735年,新帝乾隆登基。在乾隆皇帝了解過孫嘉淦的優秀事迹後,便将其升任為刑部尚書,希望孫嘉淦能夠為大清國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幫助。

升任刑部尚書後,孫嘉淦秉公斷案,凡有冤假錯案之人,皆會得到孫嘉淦的平反。基于孫嘉淦的幫助,許多百姓的冤屈得以洗清,在這種情況下,孫嘉淦便成為百姓心中不可多得的優秀官員。

清官告老還鄉,因太窮拉了十幾箱磚頭“撐場面”,乾隆:換成金銀結語

公元1738年,孫家淦擔任直隸總督一職。任職期間,孫嘉淦發現各地百姓因私釀獲罪,緻使社會發展受到相應阻礙。基于這一原因,孫嘉淦上書皇帝,希望能夠解除對民間釀酒的禁令。在乾隆皇帝采納孫嘉淦的建議後,民間手工業生産水準飛升,群眾生活亦得到相應改善。

除以上功勞外,孫嘉淦在興修水利工程方面,同樣有着巨大貢獻。公元1739年,孫嘉淦曾提出在金門閘上下興建草壩,以此幫助河道恢複正常運轉。此後,孫嘉淦對永定河、南運河等河流的水利工程修建事業同樣做出巨大貢獻。在他的努力下,永定河等河流抗災能力穩定提升。

清官告老還鄉,因太窮拉了十幾箱磚頭“撐場面”,乾隆:換成金銀結語

作為一位優秀的官員,在孫嘉淦任職期間,雖手握重權,卻并未以手中權力為自己謀求利益。為官期間,孫嘉淦堅持清廉的為官原則,不與他人同流合污。在這種情況下,孫嘉淦一生都過着較為清貧的生活,這也與他的官位并不相符。

公元1747年孫嘉淦正式辭官回鄉。對于孫嘉淦這樣一位高官來說,在其告老還鄉之時,應該有着非常風光的場景,可孫嘉淦卻因過于貧困,對告老還鄉一事惆怅不已。

清官告老還鄉,因太窮拉了十幾箱磚頭“撐場面”,乾隆:換成金銀結語

為了保住自己為官的面子,孫嘉淦便找人拿來十幾個箱子,并在箱子裡裝上沉甸甸的磚塊,以此充當金銀财寶,避免自己在衣錦還鄉後,成為家鄉父老恥笑的對象。按理來說,孫嘉淦的這一行為不過是好面子的展現,可在孫嘉淦回鄉後,卻有官員向乾隆暗中舉報,孫嘉淦A錢的資産有着足足十幾箱之多。

在乾隆看來,孫嘉淦一生為官清廉,斷然不會做出如此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他便派人對此事進行調查。當調查結果呈現于乾隆皇帝面前時,他才了解到孫嘉淦的苦衷。

感動不已的乾隆皇帝并未追責孫嘉淦,此後,乾隆皇帝命人将箱中的磚頭全部換成金銀,并将這些金銀當做孫嘉淦多年為官清廉的獎勵。

清官告老還鄉,因太窮拉了十幾箱磚頭“撐場面”,乾隆:換成金銀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結語</h1>

之是以清朝統治初期得以出現康乾盛世,也是因有着孫嘉淦等優秀官員的存在。對于那些優秀的清官來說,為官之際,他們并未将個人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全心全意地為百姓服務。雖清官的生活品質無法與貪官相比,可他們為國家發展所做出貢獻卻不可磨滅。

時至今日,有關官場整頓問題仍為國家發展焦點所在,若清官當道,國家未來必将光明無比,可若貪官橫行,國家發展勢必陷入僵局。

參考資料:《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