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世炎(1901——1927):男,重慶酉陽人。字琴生,号國富,筆名施英.
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在“五四”運動中被推選為學生會幹事長。
1919年參加了"少年中國學會"。
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次年2月與周恩來發起組織了旅法共産主義小組。
1922年6月,建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趙世炎被推選為書記。
1923年2月 “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
1923年去蘇聯學習,列席了共産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次年回國後任北平地委書記。
1926年任中共江浙區委組織部長兼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江浙區委第二書記,與周恩來、羅亦農同志一道,組織上司了上海勞工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6月任中共江蘇省委代理書記。
1927年7月2日,趙世炎不幸被捕。在兇殘的敵人面前,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當時的《救國時報》曾評價:“人們公認他是上海部工會的靈魂,中國共産黨的天才領袖,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英雄。”
2009年,趙世炎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趙世炎一家人
人物評價
1923年,李大钊贊揚趙世炎說:"世炎腦子快,很多問題對我很有啟發"。
1924年,《救國時報》曾稱頌道:"趙先生為有名的北方評論政治主編,其言論風采為一般革命青年所景仰,趙世炎之名遂洋溢于全國。"
1927年趙世炎犧牲後,聶榮臻稱贊趙世炎:"對黨、對事業無限忠誠,工作中深入群衆,生活上艱苦樸素,對敵鬥争奮不顧身,對同志堅持原則而又熱情可親,世炎同志是一個高尚的共産主義者。"鄧穎超稱贊趙世炎:"他那對黨對共産主義事業的無限忠誠,他那認真負責細緻不苟的工作作風,他那既嚴肅又和藹可親的平易近人的态度,他那頑強的鬥志和英勇犧牲的氣概,表現了共産黨員高尚的品質。"
我們的革命先烈,我們重慶人的驕傲,我們酉陽人的驕傲,我們龍潭人的驕傲!沒有你們的英勇獻身,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們用铮铮鐵骨,托起明天的太陽!是你們用不屈不撓的大無畏,鑄就祖國的輝煌!你們的英名永垂不朽,你們的精神萬古長青!向你們緻敬!向你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