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寒時節 感冒初期吃這些

1月20日是大寒節氣,寒冷的天氣讓很多市民有些招架不住,加上年底應酬較多、工作繁忙,缺乏運動和鍛煉,室内的暖氣和室外的寒氣輪流考驗着大家的抵抗力,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除了流感,中醫把冬季所患的感冒大緻分為三個類型:風寒、燥邪和氣虛。病情較重的患者需要到醫院及時治療,比較輕微的則可以通過食材進行初步調理。□ 通訊員 楊璞

風寒感冒:“神仙粥”暖身散寒

據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介紹,冬季風寒感冒最常見,風寒感冒主要的臨床表現是:怕冷、低燒、鼻塞、聲重、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無汗、頭痛、肢體酸痛、舌苔薄白等。食療應選擇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名醫陶承熹、王承勳所著的《惠直堂經驗方》中的“神仙粥”就是治療初期風寒感冒的良方。民間有廣為流傳的“神仙粥”歌訣: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驅寒防感保安康。食療方如下:

神仙粥 備糯米100克、蔥白7根、生姜15克、食醋30毫升。先将糯米洗淨,加适量水煮成粥,再将蔥、姜搗爛與粥同煮,沸騰後煮5分鐘,加入食醋30毫升,攪勻起鍋。溫熱服,之後上床蓋被發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4次。

幹白菜根湯 幹白菜根1塊、紅糖25克、姜3片。将以上原料洗淨,加l碗水共煎湯。溫熱服,每日3次。

姜糖飲 備生姜6片、紅糖15克。将生姜切絲,放入瓷杯内,以沸水沖泡,蓋上蓋,浸5分鐘,再調入适量紅糖。糖不宜多,應有足夠的辛辣味。溫熱頻飲。

燥邪感冒:冰糖飲清肺潤燥

據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肺病科主任中醫師顔延鳳介紹,雖然燥邪一般容易在蕭瑟的秋季發威,但是冬季,很多人整天待在有暖氣的室内,加上工作忙喝水少,又喜食火鍋及辛辣食品,久而久之,被燥邪慢慢傷害,導緻頭痛無汗、鼻咽幹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膚幹燥、舌質淡紅等燥邪感冒的症狀。

這類感冒宜食用具有清肺潤燥、宣降肺衛功效的食物,如雪梨冰糖飲,取其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還可加川貝,療效更佳。食療方如下:

雪梨川貝冰糖飲 備大雪梨1個、川貝末5克、冰糖适量。将雪梨洗淨,切頂去核。川貝末與冰糖放入梨内,加适量水,上籠隔水武火蒸30分鐘即成。食梨飲湯。

百合杏仁粥 備鮮百合50克、杏仁(去皮尖打碎)10克、粳米50克,共煮稀粥,加适量白糖即成。溫服,随量服食。

潤肺止咳茶 玄參、麥冬各60克,烏梅24克、桔梗30克、甘草15克。将所有藥品幹燥後共研碎,混勻,分裝,每袋18克。每次服1袋,每日2次,用白開水沖泡,代茶飲。

氣虛感冒:麥胚餅固腎益氣

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說,還有一些人無論是吃治療風寒的感冒藥還是治療風熱的感冒藥都不見效,挂水更是越挂越虛,這時就要請中醫師看看,是不是因為氣虛而導緻的反複感冒。

中醫認為,氣虛體質的人體力和精力都明顯缺乏,稍微活動就有疲勞及不适感。現代醫學将這種情況歸于亞健康範疇。氣虛體質者往往少氣懶言、聲音低微、乏力疲倦、常出虛汗、經常感冒,應選擇補氣的藥食兩用食材,如小米、粳米、糯米、莜麥等。這些食物健脾益氣,但不可多食。食療方如下:

什錦麥胚餅 葡萄幹20克、龍眼肉10克、花生仁10克、大棗10枚、麥胚粉100克、白糖(或紅糖)20克。将葡萄幹洗淨,與龍眼肉一起切碎。花生仁炒熟,大棗洗淨去核,一起切碎。将麥胚粉用開水稍燙,加入上述原料後,揉均勻,制成薄餅,烙熟。服後可益氣、養血、安神。

黃芪炖雞湯 備雞肉750克、黃芪40克、生姜3片、老酒适量。将黃芪用2碗水煎成1碗,雞肉(連骨)切成小塊洗淨,加7碗水煮,水開後去除浮沫,改用慢火,加入老酒和姜片,中火煮30分鐘後再放入黃芪汁,用慢火煮2小時即成。服用本品可益氣固表。

溫馨提示:文中食療方請在中醫師指導下對證食用。

繼續閱讀